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如今,给新生婴儿起名字是一件相当伤脑筋的事儿,也大多不再遵循辈分,而是翻翻字典怎么好听、怎么高雅就用什么名字。不过,在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也有很多的限制,并非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在人名上,封建时代讲究等级制度,其中“避国讳”和“避私讳”是不得不考虑的。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首先是避国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所谓的“讳”指的是帝王、圣人、长官以及所尊者的名字。人们说话书写不能乱用文字,一旦触及这些人物名字的时候,就要设法避开或者是改写,这就是避讳。封建时代,避讳是一般臣民不可不懂的学问,一旦触犯可能招致大祸。

避国讳指的就是避开帝王的名讳,这种习惯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统治者为了不让臣民随便诅咒自己,尤其是利用自己的名字来施行巫术,再者就是突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表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便强迫国人避用他们的名。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秦始皇时期,为了避他的名“政”字,该“正月”为“端月”,或改“正”字的读音为平声,于是“正月”便被读作“征月”了,直到现在,仍然沿用这个读法。唐太宗李世民时,为避讳“世”字,以“代”取替,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句“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这是写汉代的事,但同样也要以“代”换“世”。

清代也是一个讲究避讳的时代,比如康熙皇帝的名字为玄烨,于是便规定书写“玄”字时要缺最后一笔,甚至在说话时也要改为“元”字。清代刊印的书籍,便把汉代的郑玄印成“郑元”,原因便在此。再如,现代的邱姓,原本并无“阝”旁边,这是雍正时期为避孔子名讳而加上去的。

除了要避帝王的名讳,有时竟连当朝的重臣也要避开。如宋仁宗曾此蔡襄字君谟,后来有位进士以君谟为名,于是被仁宗训斥:“近臣之字,卿何得而名之?”并让他改名。避大臣名讳的相对要少很多,不过,百姓在为自己孩子取名的时候,还是对其敬而远之,生怕招致灾祸。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其次是避私讳

相比避国讳而言,避私讳的范围要小得多,一般是指一个家族中,全家人都要避用自己的祖先和尊长之名,这就是所谓的“避私讳”。当然,官场中人比平民百姓要多加上一条,那就是尽量避开长官的名讳。如,宋宣宗时期,有一名知府叫徐申干,他就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讳。他属下有一位县令向他汇报公务,因为在公务中他提到了“申”字,被徐申干大声呵斥说:“作为县令你难道不知道上级的名字吗?是不是故意要侮辱我?”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明代时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李空同的人任江西提学副使,恰好有一位读书人和他同名同姓。李空同把他找来,问他说:“你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吗?怎也冒犯?”这位读书人说:“名字是由父亲所定,不敢更改。”李空同想了很久,见他说得也有道理,只好说:“我出一副上联,如果你能对出来,便可宽恕。”

这副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字面的意思是两人虽然都叫相如,但德才不一样,实际上却是在嘲笑这位读书人。不想,这读书人才华了得,马上对出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他借魏无忌和长孙无忌之名,表示同名同姓之人用不着忌讳,对得十分巧妙。李空同最终只能苦笑一声,让他离去。

古代取名字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这些规矩难免会惹上杀身之祸

事实上,避国讳和避私讳在先秦时期也有但还不是太重视,后来主要还是因为礼教的作用,才被慢慢放大并渗透的。即便是现在,我们给孩子取单字名的时候也会避免与祖父辈有同样或同音的字,以免引起混淆和误会。不过在西方国家,却往往取父辈相同的名字,只是在名字前加上个“小”字用来区别称呼,因此,名字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108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