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分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作为当朝红极一时的诗人,谢灵运这话充满着极度自负和傲气,这位才子不把天下其他人放在眼里,但在他心中,曹子建却是最最独特的存在。

曹子建,还有一个为更多人所知的名字,曹植。他才华横溢,笔下的作品文采斐然,诗词歌赋,皆是擅长。无论是幼童都会传唱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或是被认为美到极致的“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都在后世广为流传,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曹植这一生,追求的却不仅是文学上的造诣,他出身世家,也有建功立业的野心和抱负。但是,他的一生充满了转折,有过自己酿成的大错,也有遭遇他人的陷害,一步步被推离了梦想与憧憬。

01

曹植是曹操嫡出第三子,生来就被寄予厚望,曹操为其起名“子建”也是希望他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曹植也并未让曹操失望,自小就展示出了极高天赋,经常出口成章,思维敏捷,其聪明程度一度被曹操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儿子。

年少时的曹植的得到了曹操的用心栽培,二人一同征战四方。彼时的曹植,意气风发,既有贵族少爷的高贵与昂扬,也怀揣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热血与激情。他感受着魏国军马的一泻千里,听闻着那么多英勇将士不惧生死、马革裹尸的故事,写下了至今被广为流传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这篇著作,被认为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更是广为传唱,至今活跃在各大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人们用它来形容精忠报国的岳飞,满门忠烈的杨家兄弟,或是不顾生死的江左梅郎。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白马篇》全诗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让多少人不禁感慨落泪:这是怎样坚定的信仰力量,可以支撑少年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将一身武艺尽数奉献至保家卫国中。

曹植的作品语言正是如此精美,他的文字仿佛具有生命,汇成诗篇,生动地展现一幅幅英雄抗敌的不朽画卷。这其中描述的不止是奔向战场的马背英雄,还有写下这篇著作的少年子健。

曹植便是如此,将自己带入了笔下的家国情怀中。他的理想与抱负,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父亲曹操的影响,他目睹过父亲的英姿与智谋,也渴望成为一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写过著名散文《登台赋》来歌颂父亲的伟大政绩。

从明后之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川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呈。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盛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植《登台赋》

《登台赋》作于曹操修筑了铜雀台后带着儿子们参观时,此时的曹植只有十九岁,人生中最崇拜的人便是父亲,在此文中他不仅描述着恢宏大气的铜雀台,更是将以此作为歌颂曹操的寄托。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曹植的全身画像,顾恺之《洛神赋图》

全文可以称得上辞藻华丽,意境优美。曹植认为,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春日,抑或是硕果累累的丰收,这一切的大好河山,秀丽景象,皆得益于曹操创造的繁荣时代。朝内人才济济,百家齐放,这也是曹操善用贤才、智慧英明的缘故。

曹植看到雄伟的铜雀台时文思泉涌,提笔成文。曹操对这篇《登台赋》赞不绝口,此时的曹植,大抵是真心希望父亲可以万寿无疆,与日月同光辉。

除了对父亲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愿景,年轻的曹植本也拥有着帝王家难得的手足之情。他与曹丕也曾一起吟诗作对,共同设宴款待贵族公子们。曹植早年曾写过《斗鸡诗》描写与兄长在宴会上玩乐的场面。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曹植《斗鸡诗》

一场世家公子间的斗鸡玩乐,场面在曹植的笔下栩栩如生。斗鸡的气势神态、振翅与长鸣,都可以构成曹植张口即来的优秀作品。仿佛宴会上的人可以透过文字看到当时颇有兴致的自己,而未赴宴的人则可以通过全诗足够想象当时的场面。

这便是好像带着灵气出生的曹植,自小享尽荣华,仿佛代表了这世间最纯净的美好。他的一颦一笑皆带着才情,曹操一度想将他立为世子。

此时的曹植,自认是幸福的,他有足够伟大的父亲,有齐力建设魏国的手足兄弟,还有追求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02

曹植人生的转折,是从“司马门”事件开始的。《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中有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与好友杨修酒后私自乘坐王室马车,擅自从司马门进入王宫,在帝王专享的道路上肆意驰骋玩耍。

所谓司马门,为天子或天子使者方能进出的门,曹植此行为,可谓大不敬。曹操知晓此事后,处死了负责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对曹植大失所望。同年,曹丕被立为世子。

从此之后,曹植的意气风发,逐渐转向了萎靡不振。然而,他人生的谷底,却远不及此。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操,将魏国大将曹仁困于樊城,曹操命曹植为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然而临行前曹丕邀约曹植醉酒,直至无法出征,曹操对此大发雷霆。《魏氏春秋》中曾有记载:“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很多后人学者对这一记载的具体情节进行了讨论和推敲,有说法认为曹丕并没有陷害曹植,更不存在蓄意让曹植醉酒的情况。

无论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无论其中有多少的隐情和故事,我们总归是看到了一个痛心的结局,那便是曹植再也不是那个对未来抱有壮志的少年,他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失去了世子之位,也失去了后半生的希望。

曹丕登基后,因忌惮与曹植曾经的世子之争,数次将曹植迁封至荒凉偏远之地。这对曾经一起饮酒玩乐的兄弟,早已在权力的争斗中渐行渐远。

直至曹丕的儿子曹叡继位,他依旧对这位皇叔百般打压,不许曹植参与朝政。

曹植也并非无动于衷,他几次上书自荐,想要从政报国。但屡次被驳回,他无力改变现状,只有通过文字表达无奈,他的才华,从此尽数用在了伤感上。

他将自己比作美貌的佳人,曾经沉鱼落雁的容貌却在岁月中无人问津。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彼时的曹植,已然不是写《白马篇》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变成了生活动荡、离政治抱负越来越远的落魄诗人。他在诗中问佳人,曾经的朱颜对谁展露过笑容,何尝不是感慨自己,曾经的才能又有谁还记得。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时光残忍,美貌不可长久,曹植的报国之心,也在岁月中一点点消逝。

除佳人外,曹植也借用怨妇的口吻来抒发自己的悲凉。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七哀诗》

月光映照下的是妇人对迟迟未归夫君的思念,也是曹植对有朝一日还能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植以被抛弃的妻子比作被君王贬黜的自己,哪怕满心真诚想要与之站在一处,却一直被猜忌,无法拥有信任。

纵使如此,他还在关注着魏国,他知道诸葛亮率大军伐魏,危难之际,魏国派张郃应战,送行之际曹植作诗明志: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曹植《杂诗·飞观百余尺》

曹植本想做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勇敢“烈士”,却在一次次被闲置中变成了苟且偷生的“小人”。大敌当前,他也是多么想身赴前线,多么怀念年少时可以以一腔热血为国杀敌的日子,如今明知国家有难,蜀国大军压阵,曹植却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闲散人家。

后人说他才高八斗,但他至死都不想以文人自居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曹植,多了年少时不曾有的积累和沉淀,但却再无发挥一己之力的途径。

曹植就是这般接连被贬,终是在郁郁不得志中了结此生。纵观曹植的一生,大好的开场和潦倒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在不同时期的写作文风也随之改变。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曹植,往往将其形容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和后世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然而这却不是曹植最想要的,他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一代君王。

曹植人生发展路径的转变,有其自己的错处,也有身在帝王家倾轧斗争下的不幸,他的人生,其实从醉闯司马门的那一晚开始,便只有无休的黑暗,阳光再未升起。

总以为岁月漫长,有足够的时间弥补和再出发,但这一生,有些错误终究是不可触碰,有些结局一早便是注定。

作者:珮安歌,一个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341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