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豫北原阳地名拾趣

有地须有名,名因地生,地由名而指代。原阳县在过去为原武、阳武两县,1950年3月,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定名为原阳县。原阳现辖5镇12个乡,600多个自然村星散于黄河北大堤两边。

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让我记住家是哪庄的,以防备走丢。因此本村的名字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年龄渐长,我又知道了周边几个村子的名字。参加工作后,我又有机会到全县那么多的乡村去走走,从而了解了许多关于这些村庄的传说和故事。

原阳地处黄河下游,从五代后晋开运3年到清朝嘉庆14年(946—1809)的863年间,黄河这条无羁的野马在原阳这块土地上横冲直撞。因此,原阳的许多地名都留下了黄河变迁的轨迹。如黄河故道有河底铺、东(西)川村、东(西)老河等;在古黄河的弯曲处,有杨湾、回湾等;黄河的滩涂上有毛滩、夹滩等;黄河古渡口有马头(码头)、下马头等;黄河决口处有口里、河头等。黄河滚过后,留下了漫漫荒滩、黄沙,带有这样的地理特征的村庄有:沙岗、沙岭、胡沙窝、沙圪当等。为防御洪水,就要修筑堤防,所以有关黄河大堤的村名也不少,如磁固堤(意为黄河大堤坚磁牢固)、仁村堤、堤头、夹堤等,全县有关黄河和大堤的村名有50多个。

原阳历史上名人辈出,有些村名就烙上了名人的印记。如张大夫寨是汉代丞相、数历家张苍的故里,娄采店是唐代宰相娄师德的采食地,杨大寨是明代太中大夫杨铎的故里,訾大夫寨是因为宋时村中訾姓一人在朝为御史大夫而得名,越石村是因晋代大将刘琨(字越石)在此驻军,桑园村是因汉代女作家班昭曾在此休息过,留侯村是秦末张良(后被刘邦封为留侯)刺秦前后在此居住过,金马张村则是因为汉代本村人张江任武威太守铸造铜奔马(现为国家旅游标志)而得名。

有木才成村,原阳的村庄以林木、园圃、花草命名的也为数不少,如柳园、朱柳园、桃园、梨园、杏园、菜园张以及杏兰等10多个村子。

原阳历史上曾是群雄逐鹿、剑戈扰攘之地,这从古县邑名称中皆有“武”字可看出。有的村庄就反映出了当时的军事活动,如:前(后)连营(宋辽对峙的兵营)、前(后)宋庄(宋军在此抗击金兵)、回回营(赢)等。

在大堤南的黄河滩里有许多类似刘庵、毛庵,王屋、毛屋的村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在一二百年前,在这里垦荒的人扯一些茅草折几根树枝搭起一个个茅庵和草屋,以遮蔽风寒。据统计,以庵为通名的有11个,以屋为通名的有20个,此外,还有因打麦场(场后来讹写为厂)的“厂”而命名的村庄19个。人群繁衍生息的地方必须有井水,因此以“井”命名的也比较多,如双井、马井、牛井等。

有的村子是以村人从事的职业命名的,如蒸馏店(酿酒)、窑匠庄(烧窑)、靛池葛(用池沤靛,染布用)、保铺(典当)、油房屯(榨油)、水牛赵(养水牛)、篦张(做篦子)、马铁庄(打铁)、扁担王(用扁担挑碱卖)等。有的以村庄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如张守仁庄、李悦厂、张兰庄、赵美屋、郑皋、薛朋庄、乔连山庄等近20个村子。

还有的村庄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或历史故事,如张固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欧阳文忠公集·尚书屯田员外郞张谷墓表》载:“于是,遂致仕而归,于原武营其德政乡之张固村,原将葬其亲,卜以皇祐五年十一月某日。用事前四日,君亦卒。遂以某日从葬于原土。”再如香时庄,原名时庄,是北宋徽宗年间的状元时彦的家乡,时彦出生之前,其母一直未育,深感愧疚就交给丈夫一笔盘缠,劝其到四川成都纳妾。其父到成都后,一日见到路边跪一戴孝女子,向过往行人乞讨。其父问之,方知该女子父亲身亡,只因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只好沿路乞讨。其父闻言,深为女子孝父之心而感动,就将所带盘缠全部赐予女子,空手而归。回来不久,其母便怀时彦,待时彦出生时,全村香气扑鼻,村名遂改为现名。张居哕庄,传说三国时,张居偷喝了周仓的水。周仓把张居打得将水哕了出来,张居所在的村子便得名张居哕庄。杨草坡,民国六年,小杨屋杨氏一家因塌岸,迁此定居 ,闲时,向一卜者求取村名,卜者道:“你姓杨,羊得草而饱。”故得名杨草坡。九龙泉,据传,村里打井挖出九条蛇,蛇为龙,进水为泉,故取庄名为九龙泉,以图吉利。大宾村名的由来更被传为佳话。明初,一户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数年后一位秀才朋友来看望,男主人不在家,其妻招待,因家贫,她便把空酒壶放到桌子上,让朋友坐下,自己出外剪掉头发,换来酒招待朋友。朋友大为感动,临别留言道:“空壶留故人,剪发待宾朋。”此村得名“待宾”,后演变为“大宾”。双井,清朝前,村十字路口,有两口水井,间距一丈,井下相通,从这口井掉下东西,可以从另一口井中捞出,故得名双井。马滩铺,南宋时,赵构被金兵追赶,有大河阻挡。危急时刻,旁边草丛中跑出一匹高头大马,赵构跨马渡过河。行到一村中关帝庙,见竟是匹泥马,浑身水珠直滴。赵构不禁道:“泥马浑身是水,怎不坍呢?”言毕,泥马便坍倒在地。此村便取名为马滩铺。板庄,宋朝时,高丽王随金国侵犯宋朝,病故在此,修庙祭祀。留此看守的高丽人姓板,后此地形成村庄,以姓名村。雁李,传说古时候,该村上空飞过一对雁,被猎人打伤一只,一姓李的将其抱回喂养。后来另一只飞寻过来,两只雁恋在一起,悲鸣不食而死,从此村子取名为雁李。大(小)石佛,明隆庆年间,曹姓在此建村,取名曹岗。清代,黄河决口马营,随河水冲出一大一小两尊铜佛,被供于村庙中。后来铜佛被盗,村人请石匠仿照铜佛模样,雕刻了两尊石佛,分别放于两个村庄,故得名。

有的村庄变更名称,颇有意思。如判官村,原名李家屯,因为村民争地抢边常发生矛盾,本村一叫李判的人,为人公正,善于评理,村民遇有纠纷,便找他评判,称他为判官,后来连村名也改称判官村了。姑姑寺,原名郭庄,后朱姓迁入,因一年死去18人,迷信者认为村名与朱姓不合(锅煮猪死),遂以村中姑姑寺名为村名。何庄原名河庄,因常被河淹,以为“河”字不吉,便改名。范寨原名刘老君寨 ,后刘姓家族衰落,范家人旺势众,便改为范家寨,后演变为范寨。祝楼乡的大胡庄,古时因种植石榴树较多得名石榴园,后因皇姑路过此地,停辇观赏石榴花。村中一叫胡存真的人生性鲁莽,到辇前偷看皇姑,事后唯恐皇室问罪,故改村名为大胡庄。府庄的更名也和皇姑有关,明末清初时,村名为富庄,皇姑南游,路经此村休息,人们以此为荣,遂改村名为皇富庄,日久,演变为府庄。毛楼,传说一叫毛狗啃的人由大宾越石迁来此地,取村名毛狗啃庄。后来,他的五个儿子日渐富裕并盖起楼房,觉得村名不雅,改称毛楼。麦寨原为万俟寨,为南宋奸臣万俟卨故里,村人因万俟卨陷害岳飞而恨之,遂改村名。

经常在各村去走走,就会结识好多兄弟,当你一口喊出他的名字时,他就会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12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