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祠堂:“小段”的合肥足印
段家也是合肥“四大家族”之一,最出名的当然是段祺瑞,另一位族人段芝贵也是如雷贯耳,他就是段氏祠堂的主人。
段氏祠堂的原貌
关于段氏祠堂的归属,曾在合肥有过不小的争论。很长一段时间,主流观念认为,段家祠堂为“段合肥”所建。当年,“合肥通”牛耘发文,提出段家祠堂的主人是段芝贵,曾引起轩然大波。后来经考证,段氏祠堂确实为段芝贵的私人祠堂,祠堂壁嵌石上刻文记载了建筑由来和经过,也明确标示为段芝贵所建。
据段家族谱记载,段家祖籍江西饶州,明代迁安徽,先落户英山县(时属安徽,今属湖北),后至寿州(今寿县),又到六安太平集。段祺瑞6岁时,祖父段佩举家迁至合肥,定居在今天蜀山区小庙镇四十埠村。段佩早年与刘铭传是贩私盐的好伙伴,
后又同办团练,都编入了淮军。段祺瑞8岁之后,跟随段佩营驻苏北宿迁,直至15岁才回到合肥,17岁赴山东开始军政生涯。
段祺瑞在合肥短暂的岁月,没有留下太多的房产,也没有建造祠堂的记录。而同宗的段芝贵,在淮河路和六安路交口附近,修建了段家祠堂。段芝贵曾任湖北都督、陆军总长、京畿警备司令等,年龄为段祺瑞小、地位比段祺瑞低,但是辈分高,他是段佩的同族兄弟,算是段祺瑞的祖辈。因此,历史上一直有“小段不小,老段不老”的说法。
许绍堂说,合肥历史上,淮河路本非路,而是城中一条金斗河走向,唐代起沿河两岸发展成为繁华热闹的大街。后来,金斗河堵塞逐渐变成臭水渠,便将其填塞形成连贯街北、街南一条路,解放后命名“淮河路”。段家祠堂位于淮河路西段,但由于祠堂建筑群庞大,分为调堂、公馆(住宅)、花园三部分,西至今天的第一人民医院,北迄合肥工业大学北区,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200多亩。
段氏祠堂东边为调堂,三进九大间,琉璃瓦、风火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跨过山门,过天井院,大厅里高悬“百世其昌”、“再造共和”等匾额。祠堂天井院西墙,有月门通往公馆区和花园,是四合院式建筑,解放初期还存四进五个天井,约40间房屋。
当年修筑祠堂时共花去6万多块银元,这在当年可是很大一笔钱。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卫立煌,曾将段氏祠堂当做指挥部,招募新兵,两个月在合肥招足两个团。解放后,段家祠堂曾作为军管会临时驻地。上世纪70年代,祠堂后进毁于大火,前边两进也被拆除,改建为办公、宿舍楼,原在段家祠堂南边办公的新华社安徽分社搬了过来。四合院式的住宅建筑,虽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终还是被拆除盖了单位宿舍楼。
几年前,段氏后人重聚,共修合肥段氏家谱,将段祺瑞、段芝贵两支合并,放入一个宗谱中。现在,段氏祠堂已经“变身”游园,取名“瑞园”,寓意繁荣美好。园内乔木、灌木林立,花卉、假石点缀,还有休闲廊架、座椅,儿童游乐场地和市民锻炼健身场所,到此玩耍的市民又有多少知道它曾经的不凡历史。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93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