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周,华夏文明的奠立者 浅析历朝历代国号含义和来历

周是中国历史上继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他定周礼,始封建,定地中,有中国,是“华夏”一词最早的提出者,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

在分析国号“周”的含义和来历前,我们先要简单了解一下周人的历史。

周,华夏文明的奠立者 浅析历朝历代国号含义和来历

周人历史周人的祖先名叫弃,他另一个名字我们应该更加熟悉,便是“后稷”。《史记》记载弃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是神农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姜嫄,因此周人部落实际可能是炎黄两个部落世代通婚联姻的结果。

在传说中,姜嫄一次在野外踏巨人足迹,有感而孕,十月怀胎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姜嫄以为是一个怪物,因此将这个婴儿丢弃在野外。结果很长时间过去,婴儿不但没死,反而得到了动物的保护。姜嫄便认为是上天的旨意,将婴儿抱回抚养,并根据这段遗弃的经历,将婴儿取名为弃。

弃稍微长大一点就表现出在种植方面的天赋,麻和豆的种植方法便是由他发明的。当时已经是尧在位,在得知后,就任命弃为农师,教导天下百姓种植。后来因为这个功绩,被封在邰,号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也被中国人尊为农神。

周,华夏文明的奠立者 浅析历朝历代国号含义和来历

弃之后,后稷便成为农官的称呼,一直延续到夏朝都始终由弃的后代担任。但是夏朝后期朝政昏暗,弃的子孙不窋去官,带领族人迁徙到戎狄之间生活。因为擅长种植,到公刘一代,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富有的部落,不少戎狄部落汉化归附,历史上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在豳立国。

但部落的富有遭到了游牧部落的觊觎,因而受到不断侵袭,到了古公亶父在位时期,举国内迁到了岐山下的周原,重新和当时的商王朝建立联系,成为缓冲在戎狄和中原之间的一个方国。一般认为,正是迁徙到周原,从此部落正式得名为周。

其实周人和商王朝自始至终的关系并不和睦,周人早就有翦除商朝之心,商王朝也时刻提防着周人。历史上古公亶父死后,太伯和虞仲让贤给季厉,但现在有很多观点认为这是周人为了消灭商朝而采取的策略。泰伯和虞仲跑到南方分别建立了吴国和越国,对商朝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而季厉也逐渐成为西方诸侯之长,但也因为权重而被商王文丁猜忌,最后软禁至死。

季历死后,其子昌继位,也就是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其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周人终于取代了商朝的统治,定国号为周,并认为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而自己才是继承夏王朝的正统,于是以“诸夏”自称,便是后来“华夏”一词的来源。

周,华夏文明的奠立者 浅析历朝历代国号含义和来历

得名与含义 现在一般的观点认为是因为迁徙到了周原,周人才因地定名。但我不禁疑惑,周原的地名因何而来,经历了“夏”和“商”的两篇整理,我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夏、商、周皆是因族才地得名。

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周人因周原得名最早应该是来自《史记集解》中引皇甫谧的观点:“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但是从现在出土的文物中来看,至少武丁时期卜辞里就有“周方”之名。可见周人是先有其名,反而周原是因为周人徙来后而得名的。

看来答案还是要从甲骨文中去找,最早的周字是一个田字,里面有四个点,正是象征了一块种满了庄稼的田地。这已经和后世的种植模式非常相近了,也非常符合周人是农神后稷后裔,世代担任农官的形象。

到了金文中,甲骨文的周字下面被加了一个口,但这并非是人口或吃饭口的意思,而是象形的围绕封闭的意思。我看到有些解释为周人在在田周围建立围墙,划界而种。但我认为应该还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参考后来周朝井田制的模式,采取分块种植,这口字正代表了井田制中隔离每个田地之间的阡陌田梗。

第二种,我认为是周人开始在种植的田地旁边开始建立城郭,保护自己的土地,这口正是代表了这个城郭,由此才开始出现封而建之的封建制。比如《管子•八观》:“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其中的周应该正是表达了这个含义。

我本人来说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如果还有其他的解释欢迎大家的补充。而周人应该正是因为这种种植特色而称呼为周。

其后在文字的发展中,周从直观的表达周人的种植方式,逐渐引申各种不同的含义。如《说文解字》:“周,密也。”正是从田地中密集的庄稼而引申而来。而一块块田地,围绕四周的城墙,也逐渐产生了四围、全面、循环的意思。

周,华夏文明的奠立者 浅析历朝历代国号含义和来历

历史上除了享国791的分为西、东的周朝,还有四个政权以周为国号,分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则天的武周,五代的后周,以及清代吴三桂建立的吴周。还有明朝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国号也是周。

北周 北周是由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宇文泰奠立,其子宇文觉建立,历五帝,享国二十四年。

北周虽然是由鲜卑贵族宇文氏建立,但是为了和北齐对抗,而积极进行汉化改革,重用汉人的士族门阀。虽然最后成功的灭掉了北齐,但也使汉族势力快速掌权。汉人出身的杨坚采用分化拉拢温和派鲜卑贵族的策略,消灭尉迟迥代表的鲜卑贵族势力,在581年受禅代周,建立隋朝,恢复汉族衣冠。

而北周为什么国号为周,是因为宇文觉的封地在岐阳,因此爵位为周,因此称帝后便以自己的爵号为国号。又因为地处北方,所以历史上一般称为北周,唐宋之前也会称为后周。

武周 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因病不能处理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理,并逐渐掌握朝政。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但朝政完全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次年废李显,立李旦,改东都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自称圣神皇帝。

公元705年,张柬之发动政变,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

武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以女性为皇帝的王朝,持续了15年,但武则天实际掌政达45年之久。

至于武则天为什么用周为国号,有两个解释:

第一个,根据《姓纂》,武姓来源自周平王之子姬武,而武则天自认是姬武四十代孙。

第二个,当时唐代看来,历史上只有周和汉两个朝代才算是盛世,尤其是周是儒家文人一直追求和向往的朝代,因此武则天以周为国号,希望恢复周朝的盛世景象。

后周 后周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朝代,由郭威于951年灭后汉开国,历三帝,享国10年。

郭威死后,因为无子,由养子柴荣继位。柴荣为结束五代,统一华夏奠基,却在北伐契丹的过程中突然病重,回京不久后驾崩,年仅39岁。

柴荣死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改国号为“宋”,后周灭亡。

郭威以自己为周朝虢叔之后,因此定国号为周。虢叔是周文王之弟,受封虢国,因虢和郭同音,后代以郭为姓。

吴周 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国闻讯后自称周王,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起兵叛清。在经过初步的优势后,随着清廷调集重兵,局势被逐渐扭转。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同年秋便在长沙战死。之后由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守云南。

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众将投降,吴三桂子孙被杀光,吴周灭亡。

至于吴三桂为什么立国号为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根据《吴逆始末记》记载,吴三桂是延陵吴氏后裔,所以当时人称延陵将军。而延陵吴氏的祖先正是上文提到过,让位给季历,建立吴国的泰伯。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137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