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金庸的小说中有许多都带有厚重的历史背景,相比于较为枯燥的历史文献,显然小说是更多人了解历史的途径。但是呢,金庸的历史水平大体上就属于大事不错,细节常常不对的水准,而有些部分他本人为了小说的戏剧性而不去深究,从小说的角度来说却也无所谓,但就如诸多人把三国演义的内容当历史,金庸武侠中的涉及历史的部分也被不少人当了真,这里就对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来澄清一下。

一、辽国的百万大军辽史其实很冷门了,历史爱好者看得都不多,更别说普通读者,许多人对辽国有一百多万大军的第一印象无疑就来自于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中皇太叔叛乱,耶律洪基听了后大惊失色,自己手头只有十五万军队,而皇太叔可调动八十多万大军,再加上皇太叔的儿子楚王兼南院大王的军队(参考萧峰时的情况至少十万),自己绝非敌手。

耶律洪基大怒,将诏书掷入火中,烧成了灰烬,心下忧急,寻思:“这道伪诏说得振振有词,辽国军民看后,恐不免人心浮功。皇太叔官居天下兵马大元帅,手绾兵符,可调兵马八十余万,何况尚有他儿子楚王南院所辖兵马。我这里随驾的不过十余万人,寡不敌众,如何是好?”这一晚翻来覆去,没法安寝。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严格来说金庸这里大笔一挥契丹就有了百多万大军也不是毫无根据,辽史里确实记载辽国有如此多的军队。但问题是辽史中关于契丹军队数量是严重夸大的,这点史学界在六七十年前就已经有论述,辽国毕竟不是中原王朝,对史书编纂远不如中原来得看重,而辽史成书之时,已经是元朝中后期了,辽国都灭亡二百多年了,文献散失严重,是以辽史的内容甚至不及宋史的十分之一。而辽史兵卫志中关于辽国皮室军、属珊的记载就是直接照抄宋初的《复幽蓟十策》,照抄了还不算,编纂者看见《复幽蓟十策》中写道辽国皮室军、属珊数量分别是三万和二万,觉得数量太少,大笔一挥给翻了十倍,成了三十万、二十万。

而辽史中记载的辽国“大约五京民丁可见者,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为乡兵”,此处的一百多万五京民丁基本上都是生活在辽国治下的汉民,所谓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如此庞大的数字,其实是因为辽国理论上是全民兵制,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是军籍,然而实际操作是不可能全民皆兵的,首先这里的一百多万都是汉民,辽国对汉民同样相当的防范,辽兴宗时就曾经“禁关南汉民弓矢”,在辽国的汉民数量甚至明显多于契丹人,他们是不敢真正让汉民全民皆兵,讲习武备的,而且农耕民族的习惯,也不存在所谓的全民皆兵。

因此实际操作中,这部分所谓的乡兵就不执行作战任务,而是“随军伐园林,填道路”,如果要用他们打仗,那就要花钱专门选募,纵然如此因为这一百多万人根本没有战斗经验,所以战斗力十分低下,辽国正常的时候根本不会用这些人去前线厮杀。

另外,萧峰助力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叛乱一役,历史上耶律洪基只出动了御营数千人就平叛了。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萧峰擒拿皇太叔

二、宋辽关系其实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关系整体来说是很和睦的,绝不像天龙八部中所写辽国隔三岔五的南侵。

另外,天龙八部提到辽国无军饷,每日军队靠着打草谷过活,我想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打草谷一词也是在天龙八部,书中提到打草谷就是辽国军队一直靠着抢掠周边国家从而维系生计,也会劫掠妇女、奴隶,游坦之就是这么被劫掠到辽国了,说真的按照金庸小说,辽国一百多万军队,全靠抢劫过活,那周边国家哪有可能跟辽国有任何和平的可能,不早就联合起来打辽国了。

历史上辽国的确存在打草谷的习惯,但仅限于辽国建立的前期,还保持着很重的游牧风气,但随着辽国建立日久,作为一个有稳固根据地的国家政权以及军队规模扩大,打草谷制度就已经废除了,辽国也是老老实实的给军队准备军粮,并且大搞屯田,军粮筹备跟中原王朝都没多少区别了。天龙八部一书已经是辽末,打草谷自然更是废除许久了。

此外,耶律洪基在历史上是个精宋,对宋仁宗极其仰慕,见到宋仁宗画像时表示如果自己生在中原不过为仁宗执鞭捧盖,甚至还表示来世愿为大宋一平民……天龙八部中的耶律洪基却是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吞灭大宋,饮马中原。

遣御史中丞张昪送之,洪基具仪服迎谒。及见御容,惊肃再拜。退而谓左右曰:“中国之主,天日之表,神异如此,真圣人也。我若生在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侯而已。”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辽军打草谷归来

三、秦桧纯粹给赵构背锅,岳飞之死是因为提议迎回二圣金庸在射雕开场通过说书人张十五和郭啸天、杨铁心的对话,引入射雕这部书,其中谈到昔年的岳飞之死,起初三人都对秦桧恨得切齿,痛骂秦桧。结果此时被黄药师逐出师门,在牛家村开店隐居的曲灵风突然冷笑两声,三人都很奇怪说我们骂秦桧骂得不好?曲灵风说骂得当然好,但杀岳飞的罪魁祸首却根本不是秦桧。

杨铁心道:“曲三,怎么了?你说我们骂秦桧骂得不对吗?”那跛子曲三道:“骂得好,骂得对,有什么不对?不过我曾听得人说,想要杀岳爷爷议和的,罪魁祸首却不是秦桧。”三人都感诧异,问道:“不是秦桧?那么是谁?”曲三道:“秦桧做的是宰相,议和也好,不议和也好,他都做他的宰相。可是岳爷爷一心一意要灭了金国,迎接徽钦二帝回来。这两个皇帝一回来,高宗皇帝他又做什么呀?”

这段论述看着有道理里,然而压根就属于对历史不熟悉的想当然尔。首先,秦桧议和不议和都能当宰相?这可不是,绍兴和议中有一条明确规定,金国要求“不许以无罪去首相”,也就是说,秦桧的这个宰相是金国支持的,而且绍兴和议前,秦桧告诉赵构,说这和议只有我能谈,其他人不能。可以说金国在,秦桧这个宰相就坐得稳!秦桧前后一共当了十九年宰相,在整个两宋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宋史学界认为秦桧压根就是金国在南宋的代理人的大有人在,金国真要是灭了或者势力衰弱了,他秦桧好日子才是到头了。

甚至宋高宗对秦桧也是十分畏惧的,朱熹记载中甚至提到了高宗见秦桧已经到了随身在靴子里放匕首防身的地步,直到秦桧死后高宗才松了一口气,秦桧甚至在晚年考虑过给自己加九锡,这已经权臣的标配了。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曲灵风说秦桧不是主谋

还有岳飞之死,岳飞的智商比很多人想得要高得多,前期宋高宗地位不稳,所以打出来迎回二圣的口号,岳飞说要迎回二圣也是在那时候喊得,后来随着宋高宗位置的稳定,岳飞也很政治正确的改了称呼,彼时宋徽宗已死,宋钦宗还在,但在岳飞的奏章中已经不以“圣”称呼宋钦宗了,“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岳飞奏章里,宋钦宗仅仅是天眷,也就是皇帝的亲戚。另外,不要拿明代的夺门之变去揣测宋代人的想法,一般来说新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了,一个亡国了的老皇帝,孤身一人被接回来能掀起多少风浪?能被接回了证明的是新皇帝扶社稷于危难,中兴大业。

岳飞之死的凶手既是金人也是秦桧同时也是宋高宗,完颜兀术要求必须杀了岳飞才能和议,秦桧要坐稳位置,当然要听金人的,而赵构则借机收拢兵权,而且他确实畏惧金国。这么加起来,自然岳飞非死不可。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岳飞之死

四、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出身金庸在射雕英雄传提到铁木真年轻弱小时,妻子被敌人劫掠走,在篾儿乞惕部族中怀孕,后来铁木真夺回妻子,在归途中术赤诞生,铁木真明知道不是自己亲生的,却也并不在意,仍然把他视作自己的长子对待,起名为术赤意思为客人。

首先,史学界对于术赤身世只能说存疑,但因为金庸小说的传播甚广,加上这件事儿也满戏剧性的,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关于术赤就是铁木真亲生儿子的记载和考据也不在少数,往往只知道术赤不是亲生的这种说法。

关于术赤的出身,最早是《蒙古秘史》中记载铁木真考虑传位给哪个儿子的时候,起初有意于术赤,察合台跟术赤不和,于是站出来说术赤是篾儿乞惕的杂种,我们怎么能让他统领?铁木真训斥说术赤是我的长子,不要说这种话。但是在差不多时代的另一部史书《史集》中却明确提到,铁木真的妻子在被篾儿乞惕人抓走前就已经怀孕了,术赤的的确确是铁木真的亲生儿子。《史集》这部书是托雷的儿子旭烈兀所建立伊利汗国的官方史书,在蒙古历史方面同样具备很权威的价值。另外“术赤”这个名字在史集中的解释是,铁木真看见术赤的出生满怀喜悦地说“这是一个术赤到我们这里来了”,术赤为刚刚到了的客人的意思,以这种称呼叫新生儿显然也无不妥。

近现代的一些考证来说,同样是根据《蒙古秘史》中提供的时间蛛丝马迹推断,铁木真从妻子被抢到夺回返程,时间怎么也不到八九个月,术赤不可能是在篾儿乞惕部中跟敌人怀上的。这里且不说大家是否相信这个考据,但至少不应看了射雕英雄传的说法,认为术赤一定不是铁木真亲生儿子。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射雕中察合台称呼术赤为杂种

五、蒙古骑射打天下,蒙古军的战斗力金庸的军事常识其实挺差的,他认为蒙古所向无敌的原因是“蒙古人学会了使用马镫,骑在马上双手可空出来射箭”。首先,骑射之术的历史比蒙古要早至少一两千年,而且也不存在必须有马镫才能骑射,马镫出现的时代很晚了,要到南北朝,这时候游牧民族骑射同样已经出现了千年之久,所以金庸眼里当年匈奴都是下马步射不成?

另外关于蒙古人的战术,骑射只是战术的一种,南宋人彭大雅的《黑鞑事略》记载了蒙古人在不同情况的作战策略,蒙古人是很喜欢以骑兵冲锋作战的,分梯次进行数次冲锋,最后再进行四面八方的冲锋。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

骑射当然是有的,但却是用于对付长枪大戟、拒马齐备的军队进行骚扰,使之疲惫,最后再进行冲锋击溃敌军。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射雕中的蒙古大军

另外,关于蒙古军队的战斗力,金庸的认知也有所偏差,很多人对蒙古战斗力的了解最先只怕也是来自金庸小说及其相关影视剧,金庸小说提到了蒙古纵横四海的强大,只写了蒙古再神雕时代对上宋朝难啃不下,这还给人一种错觉,蒙古战斗力天下第一,宋军天下第二。

其实金庸小说中无论铁木真的军事才能,还是蒙古军的战斗力都被夸大了。首先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时间,从他跟扎木合闹翻是1190年,统一蒙古要到1206年,这是16年时间,期间一度也被扎木合、王罕分别大败,绝对是相当艰苦,然而书中铁木真统一蒙古的破局点就是郭靖18岁那年,扎木合、王罕等人在完颜洪烈挑拨下攻击铁木真,最后失败了,之后可以说几个月时间铁木真就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而另一方面,蒙古对金的战争从1211年打到了1234年才结束,而铁木真时代的蒙金战争也打了整整16年,在此前的1206年~1210年铁木真为攻打金国,还去解决了西夏,而灭金的战斗中金国的抵抗也是比较激烈的,可以说灭金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但我们看射雕的剧情,郭靖在蒙古的时候,金国的实力还远远在蒙古之上,那边铁木真才刚刚统一蒙古,结果仅仅半年多,蒙古一路势如破竹,杨康跟穆念慈抱怨说大金国中都都让人打下来了,眼见就要亡国了,而射雕书末金国派使臣上贡献上国宝愿意称臣。也就是说,金庸把蒙古统一战争,铁木真时代的蒙金战争加起来37年的战争压缩到了1~2年内。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铁木真

至于蒙古军的战斗力,蒙古军当然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但并不是除了宋朝之外,所有国家说灭,上面的金国历史上打了二十多年已经说了,还有对德里苏丹蒙古没能成功征服,对马穆鲁克,蒙古数次被打得大败而归,刚到手的叙利亚都被迫吐了出来。

六、袁崇焕以红夷大炮轰死努尔哈赤袁崇焕在宁远大捷击伤努尔哈赤从而使之伤重身死的谣言,最早来自朝鲜人的《春坡堂日月录》,但这个说法广为人知无疑跟金庸的小说《碧血剑》有关,金庸是袁崇焕粉,于是就在书中明确把轰伤努尔哈赤,使重伤不治,当成了袁崇焕的功绩。

但实际上努尔哈赤在宁远是否受伤都颇为可疑,袁崇焕本人以及所有相关当事人报功的奏章中都没有关于努尔哈赤受伤的说法,而努尔哈赤死于宁远之战的八个多月后,中间他还去打了一次蒙古,实在不像受伤严重,而考虑到努尔哈赤已经69岁,在那个年代本身就属于随时可能死亡的年纪。至于来自朝鲜人的记载,朝鲜人同样对后金恨之入骨,偏听偏信他们的记载是不合适的。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努尔哈赤

七、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便军纪败坏,强抢陈圆圆在碧血剑中,颇为丑化李自成,前期虽有李自成礼贤下士,军纪严明的描述,但均是一笔带过,李自成打破北京之后,入城之后第一件事是下令不许惊扰百姓,但随后金庸就立刻写李自成约束不住手下,在北京大肆劫掠,同时李自成还强抢了陈圆圆。

然而历史上的李自成的闯军在山海关败退之前,刚入北京的那段时间里,军纪是十分严明的,当时北京城里的官员乡绅虽然在笔记中称闯军为贼,但他们的笔记中却也记录了闯军的军纪严明。

添设门兵,禁人出入;放马兵入城,街坊胡同无不至者,但不抄掠。

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予目击之。

至淫、夺、斩、杀之事,则犹未见也。

商民仍旧张肆。兵淫掠者有禁,民抢攘者有禁,城军下城者有禁,犯者立死,断头截体,纵横衢道,虽触目悚恻,而人情稍帖。

当然,不否认闯军后来军纪确实败坏了,但那是兵败如山倒之后,京师的明左谕德杨士聪后来因为全家因闯军而死,对闯军恨之入骨,但是他在《甲申核真略》中却也记录闯军的军纪是以四月二十六日从山海关兵败回来为分界线,此前不存在烧杀淫略的事情,此后军纪败坏,他还特意强调,二十六日之前说闯军淫掠妇女纯粹是胡说八道,就算对这群逆贼的记录,也应该实事求是。

虽然闯军后来确实军纪坏了,但相比于日常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明军、清军,李自成的闯军绝对是明末清初最良心的军队了。

另外,抢陈圆圆也跟李自成没关系,历史上李自成是不好色的,这一点作为对手的清朝人也是承认的,甚至有人推测李自成可能受过伤,导致那方面有些问题...

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那些因为金庸小说而广为流传的历史流言

李自成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57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