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给新生的婴儿起名字算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也都大多不在遵守古代的礼法或者什么辈分,一般情况下,就是翻翻诗歌集、书籍,用于取名,也就有了什么“男取楚辞、,女取诗经”的说法。但是,在古代并非是所有的文字都能应用于人的名字之上,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1. 避讳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忌讳重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对尊者、长者、贤者的名字避免说出或写出,人们就将这种奇特的现象称为避讳。避讳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这种奇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现象,大约兴起于周,成于秦朝,盛于唐宋,到了清朝就更加严苛,民国成立后被彻底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自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掉脑袋的危险。避讳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用意思相近或是相同的字来替代要求避讳的字。

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把人名或是事物的名称面目全非的奇怪现象。不仅如此,避讳还给古代文献造成一定的困难,给后人的阅读造成了许多不便。

2. 避讳的对象一是古代人讲究“避讳”,即为子女需要避开祖、父辈的名讳。而臣民则需要避开君王或君王的祖辈的名讳。一般来说,是在写文章和取名字的时候,包括谈话时都需要避讳的字,通常的方法都是用别的字代替。普通老百姓的讳,还算好说。而对于君王来说,对帝王的避讳往往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非常强烈的强制性和政治性,如果搞不好,是可能会惹上大祸的。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还有在秦始皇时期,为了提现自己的无上尊严,就命令国人不得直呼其名,为了避开“政”这个字,如“正月”改为“端月”。有时甚至还有避开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为了避开吕后的名号,臣子们遇到雉(古代鸡的名字)时都要改称为野鸡。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清朝的文字狱较大的案件就有数百起之多,其中就有许多和对本朝皇帝或对本朝历代皇帝名讳冲突的问题,许多的无辜者蒙受严刑甚至是诛连残杀。如康熙二十年,就因本朝史官在编撰史书直称清太祖的努尔哈赤的名讳,结果就有数十人遭到诛连,结果“死者七十余人,死者并发边”。

到后来甚至演变到连皇帝的姓、属相都有避讳,比如宋徽宗本人属狗,所以天下的狗也就走了大运,严令禁止天下杀狗。元仁宗因为属鸡,于是便出了一条严令,禁止在大都市中提到鸡,从此无论杀鸡卖鸡,都需抱鸡而行,以表示对皇帝属相的或是皇帝本人的尊敬。

二是讳长官或是讳长官其父祖的名讳,甚至有一些骄横蛮横的官员,还要严令其管制辖区的百姓要避开其名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主角田登,因为“登”和“灯”同音,为了避开自己的名讳,甚至连每年的元宵灯会,都一律改称为放火,就连元宵的灯会都要讳了。

宋代可以说是避讳制度最为严格的一个朝代,就曾严令下属官员还需对上级长官避讳,宋徽宗时官至相位的蔡京,权势太大,朝野上下无不趋炎附势,其中也就需要避开他的名讳。例如京东、京西一律改为畿左、畿右,门下之人更有甚者,举家避蔡京的名讳,还为此设立了家法,如若触犯,必是严惩。还有一个叫做蔡经国的进士,为避蔡京名讳,就向朝廷的有关部门申请改名,奏请改名为纯臣。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三就是避圣贤,主要是指避开一些古代的圣贤譬如孔子、孟子等。无论是在说话还是写文书的时候,都需要避开孔夫子的名讳,避讳对象的逐渐增多,也显示出避讳制度逐渐融入封建统治的范畴,而避讳的对象也从皇帝一人扩展到皇族、圣贤,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加强统治

比如孔夫子,宋朝皇帝崇敬儒学,认为孔子那“人伦之表”,儒学为“帝道之纲”,就曾下严令,凡是读到丘字之时,都需读作某,并且需要用红笔圈起来,以表对孔子的尊敬。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更是下严令,为了避开圣人孔子的名讳,就需要加上一个耳朵旁,即为“邱”,所以现在的生活有姓“邱”的,也有姓“丘”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在民国建立废除了,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四是避私讳,即为家讳。相对避国讳,私讳就更加普遍,古人读书人之作于诗文,司马迁之父名曰司马谈,而作为儿子的司马迁就需要避开父亲司马谈的的讳,所以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就将赵谈改成为赵同子,张孟谈改名为张孟同。而杜甫的父亲名之曰闲,于是纵观杜甫的诗文就没有闲字的出现。

而苏轼祖父名曰序,但是苏轼此人好写序文,于是就改称为叙,又认为这样还是冒犯祖父的名讳,就改称为引。淮南王的父亲名曰刘长,于是在组织编撰《淮南子》的过程中,就命令在《淮南子》的编撰-过程中,不许出现“长”字。以至于在后来本文的编撰中需要引用《老子》的“长短相形”的道理时,就改为“短修相形”。

名字惹得祸:漫谈中国古代的避讳攻略,扒一扒古人是如何避讳的?

3.结语避讳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将避讳演变为制度文化被赋予浓烈的思想禁锢时,这种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禁忌制度,它的存在不仅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的发生,更对后人对于古人的文献书籍出现严重的干扰,对于书上出现的陌生的人名,甚至可是说是云里雾里,更加糟糕的是没有任何的说明和注释,让后人读起来如坐云雾,昏昏欲睡。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略论历史上的避讳》

《姓名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避讳史》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68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