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一篇裁衣经,参透世俗情 | 历史小故事105

一篇裁衣经,参透世俗情 | 历史小故事105

01、平生无所求,唯爱酒葫芦

道光中叶,有一徐某能够用玛瑙厚刀在葫芦上压出文字、图画。徐某曾制一个三小儿斗蟋蟀的图案,虫和牵草小儿注视的样子,一垂髻、一 小髻,面目各异,阳文突出,勾勒之处,毫无斧凿的痕迹。它的盖子就用葫芦本身的顶盖,削成海棠、葵花瓣样儿,轻轻往上一压,提携不坠。

徐某性格孤僻,终身没有娶妻,喜欢喝酒,但从不与他人共饮。一旦制成葫芦,立即拿去出售,大约一两银子一只葫芦。卖得的钱就沽酒独酌,酒尽再制葫芦。因此,徐某室无长物,家无余财。

徐某从不求人,品格也很高尚。由于北方葫芦质量较好,每次有北方客人过来,他都多买一些葫芦备用。(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02、一篇裁衣经,参透世俗情

道光年间,京城内外的裁缝都是宁波人。有人拿着一匹帛,请裁缝裁剪。裁缝一个劲儿询问做衣服的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以及科第的年份,却唯独不量尺寸。

那人很奇怪,裁缝就滔滔不绝说出一通他裁衣的经验:“少年登科的人,一定很自负,胸必直挺,衣服要前长而后短;老年得到功名的已心灰意懒,背必弯驼,衣服应前短而后长。胖的人腰宽,瘦的人身窄,性急的人适宜衣服做短一些,性子慢的人适宜穿长一点衣裳。至于尺寸,已有成规,何必再问呢?”(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03、博涉多通,奇才异能

光绪初年,无锡徐雪村以格致理化、专精制造而闻名,他质朴无华,幼年学习举子业。后来认识到没有实用价值,就专门研究格物致知的学问。凡是数学、几何、化学、光学、物理、机械,无不精通,而他最拿手的是制造机器。

两江总督曾国藩将他招到自己幕府,委任他在安庆创建机器局。徐雪村与华衡芳、吴嘉廉、龚云棠等人专心研究,一切东西都是自己设计,那种艰难程度是今天的几十、几百倍,终于在同治五年 (1866)三月,造成一艘木轮船。船身长二十多尺,每小时能行二十多里。

曾国藩大为赞赏,给船起名“黄鹄”。不久,曾国藩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委任徐雪村总理局务,他在制船、枪炮、弹药等方面多有所发明。他制造的棉花药、汞爆等,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先导,同时弥补了国家银两外流的漏洞,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04、智造火药,献身军工

徐建寅,字仲虎,是徐寿的二儿子,从小跟徐寿学习理化和机器制造。徐寿与华衡芳等人设计轮船时,仲虎曾想出很多奇妙的点子帮助他们,“黄鹄”号才得以告成。

不久,他又在上海帮助制成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船。当时,外国的火药不肯销售给中国,鄂督张之洞担心没有火药用,仲虎慨然上任,指挥众工,自造机器,模仿西方人制造火药,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制造成功。燃放试验,其质量和国外火药不分上下。

汉阳钢药厂原是制造棉药的一个工厂,因洋人违约离厂,成药无期。张之洞叫仲虎兼办,仲虎走马上任,就地取材,亲自研炼火药。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天,终于制成棉质无烟火药。一试验,可与外国火药相匹敌,于是开始大批量生产。

仲虎后来在配制火药时,不幸爆炸遇害,但他的献身精神却长久记在人们心里。(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78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