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陕西咸阳有个袖珍小县,名字霸气叫“武功”,那里的人会武功吗?

在陕西咸阳西部,渭河北岸,紧邻宝鸡扶风县的地方,有一个总面积只有397.8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县,这个小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武功”。

不止县名叫“武功”,在它下面还有一个镇,叫“武功镇”。武功镇还上有一座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叫“武功古城”。

陕西咸阳有个袖珍小县,名字霸气叫“武功”,那里的人会武功吗?

我以前专门坐班车去过这个地方旅游,也发过不少文章介绍这里。

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网友的关注点比较特别,他们关注的是——“武功”这个地名这么霸气,这里的人是不是都会武功?

的确,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或因历史,或因山川河流等,如“华阴”,是因为地处华山之北,山北水南为阴;如“大荔”,是因为商周时期这里曾生活着一支“大荔戎”的游牧民族。

那么,武功为什么叫武功呢?难道这里的人真的武功很厉害?

陕西咸阳有个袖珍小县,名字霸气叫“武功”,那里的人会武功吗?

翻一翻资料,还真是这样,这里的人“武功”真的很厉害。只不过这些人不是现代的“武功人”,而是距今约三四千年前的人,也即“周人”。

很多人都知道,陕西宝鸡有一个叫“周原”的地方(今宝鸡岐山、扶风),是周王朝肇兴的地方。但很少有人知道,周人先祖的根其实在武功、杨陵一带(“周原”东南),那时,这里有一个小方国叫“有邰tái国”,而创建这个“有邰国”的人则是周人始祖——“农神”后稷。

后稷出身不凡,其母亲是炎帝部族的姜嫄(武功人,武功保存有姜嫄墓),其父则是黄帝曾孙帝喾kù。但也有传说,后稷是姜嫄婚前所生的儿子,名“弃”。

“弃”在农业方面很有天赋和作为,尧帝推举弃为农师,舜帝把漆水之滨的邰地(今武功县南和杨凌区一带)封给了“弃”,让以他为首的周人耕作,并让“弃”掌管天下农耕之事,授“后稷”之号。

大约在夏朝太康时期,天下大乱,后稷的后代“不窋(zhú)”失去了世代相传的农官之职,为求生存,带领部族流落到了陇东高原上(今甘肃庆阳庆城县一带),在此休养生息。不窋被称为“周祖”,现在庆城还保存有不窋城遗址和周祖陵。

后来,为躲避游牧民族的侵扰,寻找更适宜耕种的家园,不窋的孙子“公刘”又率部族迁回陕西,落脚在“豳bīn地”(今陕西长武、彬州市、旬邑一带),史称“公刘迁豳”。

时光转眼来到商朝武乙时期(约前 1147-前1113),公刘第九代孙“古公亶dǎn父”再一次率周人搬家,这次他们向南翻越千山余脉,搬到了岐山之南,回到了渭河平原,落脚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宝鸡“周原”。“古公亶dǎn父”便是周文王的祖父,即“周太王”。

陕西咸阳有个袖珍小县,名字霸气叫“武功”,那里的人会武功吗?

周人先祖迁徙图

(制图师比较业余,大概就是这么个路线)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接力,灭商建周,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周朝。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周书》道:“武王灭商,大告成功”。为纪念文王与武王的不朽功绩,周原南部的一座巍峨高峰——鳌山(秦岭第二高峰,海拔3476米)被命名为“武功山”(最高峰为太白山,得名于古公亶dǎn父主动让出王位的长子“泰伯”),斜峪水(今石头河)被命名为“武功水”。

战国时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古有邰国一带首次设县,分设了3个县,分别为武功(今眉县、岐山南部和周至)、邰县(今扶风南部和武功)、美阳(今扶风北部)。——所以,当时的武功县并不在现在的武功,而是离“武功山”和“武功水”更近的眉县、周至一带,当时的县治在渭河南岸。

东汉永平八年(65),邰县等并入武功县,武功县治迁到渭河北岸的邰城(今杨陵西南)。

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功县治再次北迁至“中亭川”(今漆水河古称“中亭水”),也就是今天的武功县武功镇。

一直到1961年,武功县城从“关陇古道”途经的武功镇搬到了“陇海铁路”经过的普集镇,于是,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武功古城”降级成了镇。与此同时,武功县也在不断瘦身,逐渐变成了今天的袖珍小县,但“武功”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名字却传承至今。

陕西咸阳有个袖珍小县,名字霸气叫“武功”,那里的人会武功吗?

武功古城

【黄小黄非历史专业人士,只是对历史感兴趣,本文是整合资料而成的,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79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