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编辑整理:振武扬威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或一个特定地域的符号。

地名,能体现一个本地文化底蕴的地理信息。

一些老地名,有源源不绝的文明沉淀,有事过境迁的沧桑烟雨,更是本地变迁的刻痕印记。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和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词。现代地名源于与前人生活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诸因素。它的命名、更名、变迁与区域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文化地名不仅属于表示地理方位社会基础性的公共信息,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反映社会历史、区域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地名是了解历史人文学和一国社会经济生活史最珍贵的资料之一。它可以阐明很久以前各人种的关系史,各族人民和各居民群的迁徙情况、经济和社会关系”,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李爱军,司徒尚纪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意见》提出,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意见》明确,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20年9月8日,国新办就《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介绍,《意见》指出,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城市更新必须严守这一底线,尽可能留下历史的记忆,留住人民的乡愁。甘肃武威,故称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都会,有汉金武威明金凉州之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佛教中心。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清朝学者方士淦从伊犁将军府返回西安途中,在其《东归日记》中形象的描述了凉州风貌:五月二十五日,行四十里住凉州,城内雄健而秀,富庶甲于省门,大郡也。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武威北城门楼,牌匾《大好河山》毁于民国马匪屠城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1900年古城凉州

雄健而秀,富庶甲于省门,大郡也?我想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豪感?也许这就是凉州这座城市的自信,人民的自豪。姑且不说凉州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就如今的文化底蕴,也让周边的兄弟城市有点望尘莫及,以天梯山广善寺大佛,佛祖释迦摩尼眉骨舍利塔之姑息塔,弘化公主的祭祀享殿之凉州弘化寺,凉州会盟的白塔寺,莲花山,老爷山之武当山真武庙,海藏寺,罗什寺,金塔寺,吐谷浑圣地观音庙(亥母洞)组成的西部佛教中心,以凉州南山祁连山吐谷浑大可汗陵,弘化公主牧场弘化公主的归葬之地弘化公主墓,祭祀弘化公主的享殿弘化寺,吐谷浑观音庙(亥母洞)组成的吐谷浑历史文化,以明朝杨府巷将军府,杨家河,杨家山,古浪杨门女将忠烈牌楼,,杨府三盘磨,杨家烧坊,石碑滚灯,白塔沟扎龙舞龙,王澄堡社火,凉州杨家将战鼓军鼓(凉州攻鼓子),杨爷庙,白衣寺,太平巷仙姑庙《四知堂》,杨家松树庄子忠节牌楼,杨府巷《忠义堂》杨佑三官祠,蜻蜓村杨家坟庄子杨家将九代将军墓地,清凉寺,杨潮庄北极宫形成的精忠报国的明朝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杨家将历史地名信息存在的地方。然而在前几年的神操作中,为了财富的流量池,在治理杨家坝河过程中,这条孤独的河之灵魂源代码被改写了,延续了六百多年的杨家河瞬间变成了“天马湖”。2014年至2015年明朝凉州杨氏宗谱,明朝凉州杨氏先祖武将画像,清朝乾隆三年杨氏十八扇屏风先继被发现公布于众,2017年3月武威著名文史专家李元辉以元辉笔名发文《杨氏家谱今何在,谁人知晓杨嘉谟?》揭开了武威文史专家对凉州杨府巷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旦历史洪流的闸板打开,扑面而来的是惊涛骇浪,李元辉老师看到那些资料的时候,一口气写出了十多篇有关于凉州杨氏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的文章。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明朝凉州杨氏武将画像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清朝乾隆三年凉州杨氏十八屏风

2018年8月,武威市史志办著名文史专家学者程对山老师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凉州杨家将》之第十九章《杨嘉谟:浩气枕戈的明末边关勇将》面世,他在作品开头是这样写的:

凉州东郊有一小村名曰蜻蜓村,新中国成立前这个风光秀丽、环境清雅的小村另有一名,称为“杨家坟庄子”。近年来,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的红火之地,被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958年10月,蜻蜓村发生了一件轰动甘肃文化界的大事。村民在平田整地时,掘开了一块古坟,挖出了大量国宝级的文物。遗憾的是,动乱年代,疏于管理,这批国宝流落民间,后竟不知所终。只有古坟里的一块古碑现存于武威文庙。

古碑名为“杨嘉谟墓志碑”,据碑上铭文推测,村民掘开的古坟就是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及其八代先祖的墓地。《杨氏家谱》载,凉州杨氏先祖原为北宋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世称“金刀令公”杨业之后。终明一朝,杨氏先祖历仕皇朝十六帝,为有明一代功德昭著的世袭勋臣。初祖杨税和杨胜皆为洪武年间战将,曾随同明成祖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杨税战死,其子杨忠于永乐十五年调凉州卫正千户,世袭武德将军。杨胜继续随朱棣征战,封怀远将军。三年后,杨胜的儿子杨斌先是承袭父职,后随太监王安巡察甘肃镇兵务,后主动要求内调凉州卫掌印。从此,杨氏后裔因镇守河西而世代居于凉州,遂有“凉州杨家将”之名。

武威文庙除存有“杨嘉谟墓志碑”外,还保存着一块天启年间皇帝敕封“杨家将功臣的圣旨”,确凿地记载了驻守蓟辽边关的凉州杨家将的丰功伟绩。《杨家谟墓志铭》称,杨嘉谟为上柱国光禄大夫、甘肃总兵、蓟州总兵。《大明会典》称,明朝正一品官员若功勋卓著可加授“光禄大夫”“上柱国”,但多为赠设的荣誉。《明史》载,有明一代,官封“上柱国”的只有一人,即夏言。因其正直敢言,“疏陈宗朝弊政”,颇受明世宗朱厚熜赏识,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官员在世时赠封“上柱国”虚爵的也只有一人,即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其余皆为殁后封赠,如姚广孝、常遇春、达云等。杨嘉谟也是殁后封赠“上柱国”,说明他是备受皇帝称赏的一位功德昭烈的名臣。

令人惊讶的是,清朝官修《明史》中,竟然没有为杨嘉谟立传。有明一代,凉州边关名将吴允诚、达云、毛忠皆有传,唯独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无传。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凉州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在近年来出版的《武威地区志》《武威市志》《武威通志》《凉州区志》等地方史志书籍里,皆没有杨嘉谟的任何文字记载。

杨嘉谟,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及历史渊薮,使他的事迹湮灭于数百年的历史烟尘之中?

另据王其英老师(武威杨府巷与明末名将杨嘉谟)一文记载:凉州杨府巷(现改名为“杨府街”)在武威名气最大,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多次政治运动而未改其名,可以说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据相关史料考查,杨府乃明末凉州籍名将杨嘉谟府邸。

杨嘉谟,号明宇,陕西凉州卫人,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总兵、都督府左都督,官阶属正一品衔,但《明史》无传,对其生平记载散见于其他史传或史料中。史书给一代名将留下了诸多空白,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武威文庙保存的《杨嘉谟墓志铭》,上面的不少文字已模糊不清,不免有些遗憾。但碑文基本内容可辨可识,整体上给我们勾画出了杨嘉谟的基本履历及家族概况。幸运的是,武威市博物馆还藏有两件分别为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从杨氏后裔中征集到的,加上《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和相关人物传记,以及有关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一代名将的身世之谜,也为研究地方历史、撰写人物评传、续写杨氏宗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杨嘉谟墓志铭》碑立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从墓志可知,杨嘉谟号明宇,祖籍四川重庆府长寿县,生于万历五年(1577)十二月,25岁时袭父亲杨魁职凉州卫指挥佥事(秩正四品)。其祖父杨鳌官至参将(秩正三品),曾祖父杨佑,官至甘肃左副总兵(秩从二品)。他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参加战斗(战役)数十场,建功及封赠无数,于崇祯十五年五月因病去世,享年66岁,夫妻合葬于凉州东野佳城,即杨嘉谟八代祖坟,今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庄子。墓葬毁于1958年的平坟整地运动。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墓志铭由翰林院侍读王锡衮于杨嘉谟去世的次年春天撰写,全称为“明故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永宁兰州等处地方总兵、陕西行都督府左都督杨公墓志”。按惯例,能让学识渊博、地位尊崇、颇有气节的王锡衮撰写碑文,实属莫大的荣耀。

碑文作者王锡衮(1598-1647),字龙藻,号昆华,云南禄丰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有气节,曾为袁崇焕辩冤。明亡后,先后在南明隆武、永历政权任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总督云贵湖川广军务。1647年4月,因不愿为云南王弄土司沙定洲起草代黔国公沐天波镇守云南的诏书被执杀。

据《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记载,明末,武威《杨氏家谱》撰成,杨嘉谟撰写了序言。序言特别提到,凉州杨家“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今蜻蜓村)。”怪不得“杨府巷”之名这么有名且保存至今,原来武威的部分杨氏子孙乃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后代,杨嘉谟等众英豪遂有“凉州杨家将”之名。

另有《明杨佑三官神祠碑》,据《武威县志稿》记载,碑在杨府街三官祠,万历九年(1581)立,通判胡松年撰文,今佚。杨佑(1483-1542),杨嘉谟曾祖父,历甘肃参将、副总兵、都指挥同知等职,去世后入武威先贤祠。碑文说明杨府中建有三官祠,反映出府第的规模宏大。

其实,杨嘉谟的经历和功名在墓志铭中并不全面,只有结合《墓志铭》《家谱》《圣旨》和其他相关杨氏的历史资料,才能理出杨嘉谟的全部人生。杨嘉谟八世祖杨胜(1359-1437),四川长寿县人,永乐年间(1403-1424)官至怀远将军、金吾左卫指挥同知,年老去职,因其子杨斌在凉州任职遂移居凉州,后世子孙多袭职并落籍凉州。武威杨氏以杨胜为始祖,杨嘉谟系杨胜八世孙。杨嘉谟祖父杨鳌,父亲杨魁,皆当世军官。

杨嘉谟于1601年袭职陕西凉州卫指挥佥事,历守备、游击将军、参将、甘肃镇副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陕西总兵、蓟镇总兵等,转战甘青、辽东、关中、塞北、河北,曾是达云、孙承宗、袁崇焕等名将麾下的得力将佐,参加了著名的宁锦大捷、京都保卫战。

崇祯三年(1630),因辽东战事吃紧,诏天下镇巡官勤王。时任甘肃总兵杨嘉谟与延绥总兵吴自勉、宁夏总兵尤世禄、固原总兵杨麒、临洮总兵王承恩等率领西部长城沿线的精兵强将前往勤王。崇祯四年,又因关中、陇东一带民变频发,洪承畴任陕甘总督,杨嘉谟等回师入陕平定民变,接连攻破民军根据地陇安、静宁、平凉、固原、庆阳等地,大小数十战,所到之处,捷报频传,很快平息了民变,稳定了陕甘局势。其后,任蓟镇总兵,在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练兵、镇守的地方独当一面。因勇猛善战,功勋卓着,朝廷授赠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并追赠其父杨魁为骠骑将军,其母戴氏为一品夫人。其子杨光烈、杨光国、杨光裕等杨氏子弟,也因出征有功,升守备(正五品武官)等职。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凉州著名文史专家郝厚璋,陈有顺,王其英,陈玉福,杨鉴旻,不系舟,杨玉鹏,武立之,陆鸿,唐一鉴,赵大泰,董洪等先继提笔书写明朝凉州杨府巷极其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

2019年3月政协委员李锦章在市上组织讨论罗什寺、大云寺、文庙建设规划会上讲话,他说:今天参会的人多,我斗胆发言,“一是将杨府巷与在再就业市场改造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街区,因为杨家将后裔在全力收集整理杨家将的历史资料。二是天马湖名称值得商榷,从地理科学讲,百度上一查便知,湖与河的区别。还有称杨家坝河,谓其“杨”,而不取名凉州城历史上的其他大户人家姓,说明杨家将在武威的功劳。至少在这样的会议上有这种正能量的声音传出。”2020年1月7日,武威史志办领导刘开柱文:凉州杨家将守土戍边的历史功绩铁证如山,已经形成证据链,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信息化时代为交流寻找佐证等历史文化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跨越时代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事情。你们做的事情,正当其时啊!抓住时机,趁势而为吧!你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功德无量,造福凉州人的伟大的系统工程!据我所知愿助绵薄之力![握手][拳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出现一些吵杂声音也是正常的。虽有害虫的叫声,农民照样得种庄稼,还要五谷丰登!历史记载凉州是卧龙城,有龙形 ,

《西河旧事》:姑臧城,秦月氏戎所据。匈奴谓之盖臧城,语讹为姑臧也。王隐《晋书》:凉州城有龙形,一名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二里,本匈奴所筑。张氏居之,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并旧城为五。《张骏传》:骏于姑臧城南筑五殿。四面各依方色,四时递居之。其中又起谦光殿。宫门南曰端门,东曰青角门,中城之门曰广夏门,北曰洪范门,南曰凉风门,东曰青阳门。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明朝九边甘肃镇凉州卫地图,清楚的显示了凉州卧龙城极其东西两条河的图形。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1943年中华民国地图

明朝九边甘肃镇凉州卫地图清楚的显示古城凉州在东西两条河的环绕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二龙戏珠,城东面杨家河,城西门小沙河,汇聚点海藏湖。大凡懂点风水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真正的含义,所以在近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更替过程中,凉州发生过数次斩龙脉的经历,这不是谣传,天梯山祁连山上有好几处被人为挖断破坏的痕迹,有智慧的人不妨去实地考察一下。1943年的中华民国武威地图和70年代武威地图都清清楚楚标注杨家河。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1970年武威地图

关于凉州卫城恢复重建明朝档案是这样记载的:

凉州府【武威县附郭】  旧城唐初李轨所筑周一十五里髙四丈八尺眀洪武十年都指挥濮英指挥改筑周一十一里一百八十步旧有东南北三门宋晟增辟西门共四门濠濶三丈深二丈万厯二年甃城以砖増筑东闗厢城长里许

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治理边疆国策就以戍边卫国为己任,告诫戍边将士自力更生开疆辟土,“战时打战,闲时种田,每逢每月三六九日十三十六十九日二三二六二九日练兵习武”。自明朝洪武九年开始,古城凉州展开了大规模的筑城修堡,建寨修渠,他们一边戍边屯垦,修渠灌溉,护城防洪,一边耕地繁衍生息,据洪武九年昭勇将军凉州卫指挥佥事指挥公杨义传记载:“甲寅随徐丞相驻札西京。乙卯奉徐丞相令差往白杨关口,修理桥梁,栽种树木。丙辰洪武九年<1377>,除授横海卫左千户所镇抚。丁巳,钦授癸字一千四百二十三号 敕命忠武校尉横海卫镇抚执事。十二月钦赏一表三里。戊午,调授凉州卫职事。己未,钦授实职。”

嘉靖二十五年<1546>,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博巡抚甘肃时期,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肃然。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将至凉州:杨一清

雉堞连云十里城,将臣开府此屯兵。

山连虎阵千年固,地接龙沙一掌平。

塞上马嘶春草绿,村中人和凯歌声。

只因边徼无烽火,忘却关山是远行。

武威著名文史专家王其英老师在其《武威杨姓流源与凉州杨家将述略》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凉州杨家将形成的过程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北宋杨业祖孙四代保家卫国跨越千年的英雄传奇,及明朝“凉州杨家将”的赫赫战功,使我们能够穿越历史风云,零距离接触绵延千年、妇孺皆知的杨家将后裔。但一个家族的千年信史,若没有完整的家谱等资料是难以信服的。杨嘉谟在《杨氏家谱序》中说得很明白:“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述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武威文庙保存的刻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的《杨嘉谟墓志铭》和两件分别为明天启六年、崇祯五年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河北省迁西县保存的《三屯总府题名碑记》和北京密云与河北兴隆交界之处的《兴隆雾灵山清凉界碑》,确凿地记载了杨嘉谟的军旅生涯和功勋,加上《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相关人物传记、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凉州杨家将扑朔迷离的英雄传奇和武威杨氏播迁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地方历史、撰写人物评传、续写杨氏宗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杨嘉谟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是明末功德昭著的名将,也是北宋名将、世称“金刀令公”“杨无敌”杨业的后裔。终明一朝,杨嘉谟及其祖宗八代祖先世居凉州,镇边守土,保卫大明江山270余年,立下赫赫战功。据《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记载,杨嘉谟祖籍为重庆府长寿县,那么,他的祖先又是如何从遥远的重庆府来到西北大邑武威的呢?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之后,杨业的部分后裔从山西太原府走出,散播于四川、云贵、辽东、江淮等地,其中一支落籍四川重庆府长寿县。此后,部分后裔又辗转于多地,其中一支落籍并雄起于江淮一带。伴随着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使江淮地区成为明代杨家将的重要源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后分布于全国各地。

据现有资料推测,凉州杨家将即为江淮杨家将后裔。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江淮杨氏后裔中的杨政率领三子二侄(杨璟、杨焕、杨柱、杨鹤、杨芳),从朱元璋起义,拉开了明朝杨家将的序幕。由于其作战勇敢,被誉为“一杰五虎”。明朝立国后,其中杨税、杨胜均从军燕山护卫,隶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北平三卫。从明史档案记载和现有资料看,元末明初江淮杨氏千仕公聚全族起兵反元的杨氏将领很多,其中著名的将领有杨璟,杨国兴,杨仲玉,杨仲名,杨兴,杨旺,杨义,杨广,杨文,杨税,杨汉,杨雄,杨胜,杨松等

洪武九年(1377),昭勇将军杨义任凉州卫指挥佥事,杨义乃俞昭姊丈,与乙未年(1355)随俞昭廖永忠帥千艘战船十万兵马巢湖归顺朱元璋 。洪武十二年昭勇将军杨广战死河州,御封弘农郡侯,赐祭葬江南柘皋古镇,其子杨潮世袭祖职调凉州卫。洪武十三年(1381)杨仲玉调凉州卫前所,其后裔世袭凉州卫正千户之职,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番措施,准备削除燕王。朱棣深感不安,于1399年起兵,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为明成祖。其间,杨税、杨胜一直跟随朱棣征战。1402年,在小河战役中,杨税阵亡,其子杨忠于永乐二年(1404)世袭彭城卫右所千户,永乐十五年调防凉州卫任千户,世袭武德将军(正五品武散官)。从此,杨税这一支在明代世代镇守凉州。杨胜继续随朱棣作战,封怀远将军(从三品武散官)。其子杨斌于永乐二十年(1422)承袭父职,又于宣德六年随镇守太监王安巡视甘肃镇,并要求内调凉州卫。宣德年间(1426-1435),已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怀远大将军的杨胜随长子杨斌移防凉州。

以上情况从时间上看,杨税,与杨胜的后裔到凉州镇守,前后相隔约14年。从此,杨氏后裔分别以杨税、杨仲玉,杨胜为始祖,世居武威,世代为将,镇守西北边陲二百多年,涌现出了几十位将军级的人物,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辉煌与衰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凉州杨家将故事。同时,开启了有明一代“凉州杨家将”父子并肩、兄弟联手、儿孙相承的保家卫国光荣传统。而散居其他地区的杨氏后裔和杨税、杨仲玉,杨胜开枝散叶的另支另脉中,同样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由于史料阙遗,其流源和支脉难以述明。

明朝末年,作为明朝总兵的杨嘉谟及其子弟杨嘉臣,杨光烈,杨光国,杨光裕,曾经在辽东前线抵御满清;杨仲玉九世孙杨愈茂,嘉靖35年(1556)世袭祖职,履职陕西安化三原守备,嘉靖41年(1562)考中进士,先后任湖广郧阳知府,山东按察使,明朝世袭武将,文武兼备是考核军职必要条件,所以作为武将的杨愈茂金榜题名也就不足为奇了,天启元年,西南奢崇明叛乱,朝廷急调左都督(正一品)杨愈茂入川平叛,任四川总兵,天启二年七月,平叛大军被奢寇包围,五路皆败,总兵杨愈茂等力战死之,赐祭葬重庆“忠烈祠”。而杨税系七世孙杨道显作为明代凉州卫世袭指挥使、分守西宁道参将(正三品),于崇祯十七年(1644)在与满清军队作战时“死尽节”,而号称“河西杨夫子”的杨大烈亦四川阵亡。

(杨大烈,字静野,万历十三年乙酉举人,由河南商邱县教谕升湖广衡州府通判,从征四川,洞达戎机,后以餽运军粮卒于军,题赠“卿衔洛中”,时人称为河西杨夫子。清道光《镇番县志》有杨大烈“疆域图说”文,文笔沈练,学力深厚。)

凉州三支杨家将家族世袭传承情况据《凉州府志备考·艺文·杨氏家谱》和民间凉州杨氏家谱等相关资料,现将凉州三支杨家将家族世袭传承情况整理如下,供杨氏成员和有志者补充完善。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第一支杨胜系:

一世杨胜(1359-1437),祖籍四川重庆府长寿县。因兄杨雄于洪武五年(1372)在征讨元军的战斗中阵亡,将杨胜补充到燕山护卫中所右军从军,历百户、副千户、千户、金吾左卫指挥同知、金吾卫指挥使,凉州卫指挥使(卫最高军事长官,正三品)。曾随朱棣亲征漠北五次,战功卓著。宣德七年(1432),杨胜以73岁高龄随子杨斌移防凉州。卒后葬于凉州卫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今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庄子。杨胜因军功显著,祖父杨觉英,赠怀远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父杨廷杰,赠怀远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祖母、母、妻皆获封赠。凉州杨氏,从杨胜开始拉开了明朝杨家将镇守河西的序幕。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二世杨斌(1389-1448),永乐十三年承授父职,随朱棣北征漠北,以军功升指挥同知。永乐二十二年随镇守太监王安巡察河西,宣德七年(1432)奉调凉州卫掌印,正统二年(1437)调山丹卫都指挥,陕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

三世杨威(1423-1472),袭授祖职掌事,官至凉州卫指挥使。  

三世杨玉,正德九年世袭军职,南京广武卫指挥使杨玉,广武卫都指挥僉事:

《明史档案记载:命狭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杨斌子玉南京掌广武卫事署都指挥佥事黄恭子铠俱袭为指挥佥事

命故狭西都指挥佥事杨斌子威袭为指挥使》

四世杨和,袭授父职凉州卫指挥使。陕西安化环庆守备,宁夏参将。

五世杨佐,以军功历陞总兵。

五世杨佑(1483-1542),袭授祖职,历西宁守备,巩昌洮泯州守备,历参将、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肃州参将甘肃镇左副总兵。卒后入乡贤祠。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六世杨翥,袭授祖职,历任西宁守备,镇夷卫指挥使,甘肃参将,甘肃镇左副总兵。1497年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1498年,1500年甘肃参将杨翥二败小王子于黑山、1503年朱晖袭小王子于河套。嘉靖八年(1529)杨翥献奇策收复哈密,肃州抚夷指挥<夜不收指挥使>杨翥言:罕东有径路达哈密,不旬日至,袭之必克。宜以罕东为先锋,我兵继之。枢臣马文升以为然。于是抚臣许进奉诏,使河西别将彭清以三千骑往结罕东。既而师至肃州,迟罕东兵不至,乃循大路行,乏水草,骑不得逞。番将牙兰觇知,遁去,遂入哈密。时哈密种类,久苦兵,困甚不能支,尽焚其庐舍,内徙肃州。二十五年,复为土鲁番马黑麻所据。哈密诸酋??吉孛剌等皆耕牧河西,仍袭故爵。盖边备不修,自杨翥议袭以后,数十年中,无能以一骑逾关而西者,使土鲁番纵横坐大,残灭与国,为可愤也。高台忠烈祠,镇番忠烈祠祭祀杨翥牌位忠烈祠 在镇畨县城东南隅明嘉靖中都御史赵载建祀汉张骞赵充国辛武贤孔奋耿秉晋索靖马岌唐袁光庭王方翼苏定方明副使李端澄李旻都督王贵防将吴钊杨翥都指挥胡麟钟振指挥陈恭田英千戸曹赟董和许钊刘伟王让王标陈进吴英傅成百戸刘端黄义汉曾翟辅王谅任浒孙堂王忠路俊戈镇罗锦张玺张寅陈泰马刚华聪马荣危见所镇抚【缺】杰张俸久废六世杨鳌(1538-1615)袭授父职,历靖掳卫守备、都指挥佥事、陕西西安州游击将军、安边参将,固原参将,固原镇副总兵,封赠骠骑将军。 

七世杨魁,袭授祖职,21岁卒,封赠骠骑将军。

八世杨嘉谟(1576-1642),袭授祖职,历守备、游击将军、参将、副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左都督等,官至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蓟镇总兵,敕授上柱国、光禄大夫。祖弟杨嘉臣,随伯兄勤王有功,升守备(正五品)。

九世杨光烈,应袭指挥使管道标中军守备,任游击将军。弟杨光国,随父征剿有功,升三岔堡守备;杨光裕,随父出征有功,亦升守备。

第二支杨仲玉系:

一世祖杨仲玉,祖籍直隶州宜兴(今江苏宜兴市)。早年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洪武十三年(1380)授陕西西安前卫左所百户,后驻守凉州,世袭流官诰命一道。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二世杨达,世袭父职诰命一道,实授凉州卫前所百户。

三世杨能,授凉州卫后所,实授百户。因阵亡有功,例升副千户。

四世杨鉴,授凉州卫所世袭副千户(从五品)。

五世杨春,授凉州卫所世袭副千户。

六世杨缙,授父职。因乏嗣,去世后由其弟杨经世袭兄职副千户。

七世杨淮,未袭职即病故。

八世杨添爵,杨淮嫡子,授凉州卫所世袭副千户。

九世杨愈茂,杨添爵嫡子,袭祖职副千户,万历三十年(1602)擢升右军都督(正一品)。嘉靖41年进士,湖广郧阳知府,山东按察使辽东经略。天启元年任四川总兵,天启二年平叛奢崇明阵亡,赐祭葬重庆校场忠烈祠,子杨祚隆潼关卫指挥使,杨祚盛本卫指挥使。有兄弟愈盛、愈光、愈彩、愈耀、愈华、愈旺,此后归农。

第三支杨税系:

一世杨税,祖籍直隶州徐州。丙午年<1366年>归附徐元帅帐下,拨守徐州操备,洪武四年(1371)拨彭城卫右所马军头领,后从宋晟(明朝开国功臣,曾四镇凉州,前后二十多年)克战有功,于1401年授百户,次年在小河灵璧大战中阵亡,赠宣武将军(从四品武散官)、世袭千户(正五品)。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世祖杨税金冠玉带麒麟画像

二世杨忠,于永乐二年(1404)袭父职为彭城卫正千户,常山中卫将军,袭授武德将军(正五品武散官),永乐十五年十月十八调陕西行都司凉州卫右所正千户。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三世杨英,景泰五年(1454)袭授凉州卫右千户所千户。

三世杨善,舍人

三世杨铭,陕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

四世杨继隆,袭授千户;杨继隆乏嗣,其弟杨铭袭职千户,后以功升指挥佥事。

四世杨继盛(据凉州太平巷仙姑庙四知堂见证人杨生海尊长,武威泰斗史寿龄老爷子叙说,此杨继盛就是大明第一谏臣凉州铁汉杨继盛)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凉州太平巷72间房屋的仙姑庙四知堂又名<杨官门>,毁于六七十年代,文庙摆放文物的货柜,杨先声水陆画皆出自

五世杨棟,世袭正千户

五世杨潔,杨铭嫡子,袭职千户。

五世杨天爵,奉令为南京总指挥

五世杨雲,舍人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杨天爵家谱资料

六世杨尚时,世袭正千户。

六世杨尚文,杨尚武,杨尚忠,杨尚礼(据凉州杨氏家谱保管者杨崇英尊长记述,杨尚武乃明朝武进士)

七世杨道显,散骑舍人,崇祯元年通过比武世袭凉州卫指挥使,分守西宁道参将,崇祯十七年(1644)“死尽节”。(按照杨氏家谱资料看,杨道显应该是武举人或者武进士,他的结状录是与赵千户比武,马上是五箭中四箭,步下是五箭中五箭,因武术精通,气宇轩昂,特袭凉州卫指挥使)

1644年,赤胆忠心捍卫有明一朝的凉州杨家将,随着明朝的灭亡,也褪去了耀眼的光环。当年战场上的对手满清,如今入主中原而为当朝天子。凉州杨家将后裔为保全子孙,保全家族,只能低调处世,隐忍不发,甚至不惜毁史灭迹,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遁迹市井,待时而动,以家族中蕴藏丰富的功名价值将迎来凉州杨家将的逆袭。

令人惊讶的是,清朝官修《明史》中,竟然没有为杨嘉谟极其凉州杨氏将领立传。有明一代,凉州边关名将吴允诚、达云、毛忠皆有传,唯独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战死沙场的进士加总兵的一品武将杨愈茂,分守西宁道参将杨道显等皆无传。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凉州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在近年来出版的《武威地区志》《武威市志》《武威通志》《凉州区志》等地方史志书籍里,皆没有杨嘉谟的任何文字记载。

明朝杨府巷杨氏将领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及历史渊薮,使他的事迹湮灭于数百年的历史烟尘之中?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凉州大地上的杨爷庙遗址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明清凉州府城图

这是明清时期的凉州府城图,在西城门处有杨爷庙和关帝庙。杨爷庙即杨业庙,是供奉杨家将先祖,崇尚敬忠报国精神;与之并列的关帝庙,供奉关羽,弘扬忠义勇武之浩气。这两座庙的南面是军营和草料场,北面为小教场,旁有总镇署和粮仓。军营将士从南到北通向教场演兵,必经杨爷庙和关帝庙,拜谒武神军魂,坚定理想信念。军队从西门出征,亦必拜两位武神,以壮军威,祈战必胜。

这也是凉州文化中尚武精神的体现,也是明代凉州杨家将九代戍守凉州的遗迹,更是明代凉州军户弘扬杨家将文化的见证。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暗淡了刀光剑影,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一座古城,众多英雄,凭吊历史,往事如烟。武威杨府巷(街)杨家河,凉州杨家将攻鼓子,见证着一段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辉煌。历史的风尘已经湮没了昔日的辉煌,但一组驰骋纵横的英雄群像,一段充满英雄豪气的历史和传说,铭刻在了武威一代代一辈辈人的心中。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凉州杨家寨子存史馆保存的攻鼓子社火队《杨》字旗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帥字旗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龙旗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凤旗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武威:请叫我杨家河之——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与凉州杨家河的渊源

最后引用客居福州的武威籍文化专家北方的狼对于凉州历史文化的一些建议:

北方的狼之头狼:凉州文化的问题,也还是在汉脉汉统北方的狼之头狼:这是他的本质北方的狼之头狼:这也是凉州文化之所以重要的核心北方的狼之头狼:更是当前和未来的方向性大问题北方的狼之头狼:如果脱离了汉脉汉统,凉州文化就不存在北方的狼之头狼:如果背离了汉脉汉统,凉州文化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北方的狼之头狼:乃至整个西部,也就失去了依托北方的狼之头狼: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是糊涂的北方的狼之头狼:在唐晚期之后的上千年,吐蕃统治下的凉州历史,现在人只是个模糊的时段概念,没有任何具体北方的狼之头狼:在唐晚期之后的上千年,吐蕃统治下的西部历史,现在人更是个模糊的时段概念,没有任何具体北方的狼之头狼:可以告诉你们的是,在许多方面,当前西部的历史是假的北方的狼之头狼: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北方的狼之头狼:成论互抄,互相抬举,学术界这风气很瞎北方的狼之头狼:从某种角度看,多少的专家学者就是合起力来共同帮助编造假历史北方的狼之头狼:中国人对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太无知了北方的狼之头狼:远不如一些少数民族专家脑瓜子狡猾北方的狼之头狼:这种学术,对于子孙后代,简直会害死人北方的狼之头狼:作为西部文化的引领,对凉州的文化争夺权,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过北方的狼之头狼:糊涂和混乱,也从来没有达到过今日之凉州的程度北方的狼之头狼:这是很值得大家警醒起来的一件大事北方的狼之头狼:作为凉州人,作为中国人,再不能糊涂下去了北方的狼之头狼:我说的是否对,马上会验于未来北方的狼之头狼:这一天,就在近几年北方的狼之头狼:有担当的专家学者,要勇敢地迎战这一天北方的狼之头狼:帮助政府打好这一仗北方的狼之头狼:指望那些大专家们,指望不着了北方的狼之头狼:指望国家解这个题,来不及,也没人北方的狼之头狼:指望其他人,都指望不上

北方的狼之头狼:因为,学术的事,只有学术才能说清楚北方的狼之头狼:其他任何力量代帮不上忙北方的狼之头狼:这个问题,我前年讲了,去年讲了,不知大家转过弯没有,准备得怎么样了?北方的狼之头狼:我只告诉你们,这一天正在快步跑来北方的狼之头狼:这是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安全持久的一场大战北方的狼之头狼:是任何其他力量都帮不上忙的尖兵战北方的狼之头狼:我只能说到这份上,大家去揣味吧。北方的狼之头狼:铜牦牛之战,就暴露出这种问题的敌手之众。北方的狼之头狼:斩将夺关,必须要下定决心斩下耒。北方的狼之头狼……杨府巷,杨家河,杨嘉谟及其杨氏将领对国家的忠诚之地,贡献之所,褒奖之府。当你在夕阳下徘徊于杨府巷,流连忘返于杨家河,遥想这些陨落于三百多年前的将星及其杨氏家族的种种悲欢离合传奇,依然散发着一股盛衰荣枯之气息。

摘自,明太祖实录,凉州府志备考,凉州杨氏家谱,甘肃通志,肃州志,山丹志,武威水利志

王其英文:武威杨府巷与明末名将杨嘉谟

程对山文:浩气枕戈的明末边关用将杨嘉谟

李元辉文:杨氏家谱今何在,谁人知晓杨嘉谟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22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