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历史上并无“向应”这个地名,因为当地出了一位关向应,为了纪念他才在1961年把亮甲店的北部、华家的东部划出来,成立了以“向应”命名的行政机构,历史不过60年,但向应这块土地的历史却漫长悠久。向应街道的古代史 大石棚和小石棚是奴隶主的墓葬,说明向应这片土地曾有大批人类居住、生活;在温家沟、大旺山、老鹞山都发现了青铜时代的积石墓,挖掘出很多陶片、石器,距今都在3000多年以上。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第一个把辽东地区纳入政府管辖的是战国时的燕国。秦统一六国后,沿用燕制,并在本地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此后,历代王朝都建立各种行政机构,加强对辽南包括我的家乡向应地区的统治。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西汉武帝在辽南设置沓氏县,包括今天的普兰店南部、金州区、大连市区和旅顺等地。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公元404年辽东被高句丽割据,在多地居高建城据守。现在大黑山的卑沙城,在普兰店的魏霸山城就是高句丽人留下的遗址。直到668年唐高宗时期高句丽才被征服,唐朝完全收复辽东,恢复了中央政府对这里的直接统治。所以向应地区曾有250多年间被高句丽民族占有。(唐朝征服高句丽后,把大部分人口迁往中国山东等内地,当地少数高句丽族人也与其他民族融合。高句丽国和后来王建于918年建的高丽国不是一个国家,高句丽人也不是高丽人)。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在此后近450年间,辽南地区分别被契丹族的辽国、女真族的金国和蒙古族的大元统治。辽代时曾将今天新宾县苏子河一代的居民迁至金州境内,建苏州(为了便于搬到此地的居民纪念祖籍)。金朝时,此地由于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地广人稀,将苏州降为县,更名为化成县,七十年后又更名为金州。元朝时,在辽南地区设置金复州万户府,治所位于今天的金州城。1371年,明军打败元朝残余势力,开始经略辽南,设置金州卫都指挥使司。1621年,努尔哈赤指挥后金部队攻掠金复海盖,大肆屠杀,沃野千里,有土无人,至康熙初年长达半个世纪,辽南地区没设行政机构,无人管理。虽然,从青铜时代到清初,向应地区一直有人类活动,如今的村屯也曾有人居住,但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些地方当时的名称记载。现在各村屯的名字大都是清朝中期才有的,请看向应街道各屯名字的由来:大关屯,清代康熙年间,有满族镶白旗诺伦太和色伦大等户由南部迁此定居,这部分满族居民姓“瓜尔佳”,后改姓关,屯以此得名。小关屯,清代乾隆年间,有关姓迁此地建屯,以区别大关屯,故取名小关屯。后有姜、吴姓陆续迁入,今已无关姓。西三官庙,清代在此地建有庙宇,庙内塑有天、地、水三官神像,称三官庙。后因居民增多,形成两个聚落,于是以庙为界,庙西称西三官庙。后房身,清代满族居民宅地,后有汉族居民将此地购买定居。(金州地名志解释为旗人的房身地。有人认为“房身”也叫“房申”,系满语(fengxen),意为“福分、福祉、福禄”。)北三家子,清代乾隆年间,乔、孙、吴三姓居此建屯得名,后与南三家子相区别,冠以“北”字。土城子,屯因地处辽金时期土城遗址而得名。温家沟,清乾隆年间,温姓居此建屯得名。土门子屯,地处辽金时代土城堡和土城门遗址处。清代乾隆年间,安、阎姓迁此建屯。屯以土城门得名“土门子”。三房身,此地原属满族占有的房身地,清代乾隆年间,于、吕、许三户迁此建屯,故名三房身。大房身,清初,满族八旗人在此圈地占山,后有汉族居民买下满族房身地建屯。屯以大房身得名。南三家子,清代乾隆年间,赵、徐、房三姓同期迁此落户建屯,由此得名三家子,又称南三家子,与北三家子对称。一家子,清代嘉庆年间,于姓独居此地,得名一家子。八家子,清代乾隆年间,有八户人家居此建屯而得名。连家庄,清代乾隆年间有连姓两户人家迁此建屯得名。羊圈子,清代建屯,此处荒山,居民以牧羊为生,故名羊圈子。画匠沟,清代乾隆年间建屯,屯内有金姓画匠,擅长绘画,技艺精湛,故以画匠沟命名。苏屯,清康熙年间,有满族苏姓居此建屯得名。庄稼佬,相传清代有位海宁知县巡视此地,见农民辛勤劳作,赞誉他们是真正的庄稼佬,屯由此得名。望海坨,屯东有岭,俗称“老龙头”,呈坨形,立于其上南可望见黄海。清乾隆年间,由山东迁此定居的居民思乡心切,常到老龙头顶南望,怀念海南家乡,屯名遂称望海坨。徐家屯,清代有徐姓居此建屯,开设染坊,初称徐家染坊,后演变为徐家屯。向阳屯。清初,此屯为满族居民聚居地,汉族人蔑称他们为“鞑子”,所以屯名曾为“鞑子屯”,1980年地名普查时改名为向阳屯。小李屯,清代,岭北坡大李家屯李姓支系迁此建屯,故名小李家屯。盛屯。乾隆年间,有盛姓由山东迁此建屯而得名,但今已无盛姓。大石棚,清乾隆年间,郑、王姓在此建屯,距今300多年,屯名以古代奴隶主墓葬大石棚而得名。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向应街道的近、现代史清楚地留下行政管理机构的历史则是从清朝开始的。清初,金州地区设置宁海县,道光年间改为金州厅。下辖五个社,向应地区归其中的积金社管辖。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898-1904年沙俄侵占大连地区后设关东州,分5个行政区和3个市:金州行政区、貔子窝行政区、亮甲店行政区(治所在郭家岭)、旅顺行政区(治所在水师营)、岛屿行政区、金州市、貔子窝市、旅顺市。向应地区归属于亮甲店行政区管理。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05年日本打败沙俄,占领了旅大地区,沿用“关东州”的名称,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大连和旅顺设市,下设民政支署,主要有金州、貔子窝、普兰店等,署下面设置会,1924年时大连共64个会,向应地区归亮甲店会管辖,而亮甲店会则归普兰店民政署管辖。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45年,大连地区解放,成立金县,但此时包括向应在内的亮甲店仍归普兰店(新金县)管辖。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46年4月才把三十里堡、登沙河、亮甲店移交金县管辖。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55年以前,金县下设十三个区,即:一区金州镇,二区孤山镇,三区董家沟区,四区玉皇区(大李家一带),五区亮甲店区,六区登沙河区,七区,杏树屯区,八区华家屯区,九区石河区,十区三十里堡,十一区二十里堡,十二区老虎区,十三区南山区。向应地区归属亮甲店区。老人们常说的“东五区”指的是玉皇区、亮甲店区、登沙河区、杏树区和华家屯区。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56年撤区划乡。原13个区划成38个乡镇,原亮甲店区一分为四:两家店镇、望海乡、金顶乡、陈家乡。望海乡就是未来向应乡的前身,主要包括今天的苍屯、苏家、望海、三家、土门子、土城子(部分)。1958年将所有的乡镇名称改为“人民公社”。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61年8月19日将亮甲店公社北部的部分村屯划出来,成立向应人民公社,从此在金州的版图上多了一个地名“向应”,向应地区的历史翻开了独立的一页。1983年向应人民公社改名为“向应乡”。

我的家乡向应街道

1995年建镇。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城东、城西、土门子、关家、大房、三家、连庄、苏屯、望海、徐屯、大石棚、三官庙、小李屯13个行政村。2002年,撤销大房和三官庙两村,下辖11个行政村。2009年9月向应镇升格为向应街道,辖城东、城西、土门、关家、三家、苏屯、望海、大石硼8个行政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46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