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人民网北京2月4日电(池梦蕊)“春—来—喽...... ”

“春天到 ,春天到,花儿朵朵开口笑;草儿绿,鸟儿叫,蝴蝶蜜蜂齐舞蹈。”

4日一大早,身穿小红袄、头戴虎头帽、手持传统风车的20个可爱“春娃”,迈着欢快、稚嫩的步伐,从中粮广场出发,步行前往古观象台,向行人报告着“春天的讯息”,还为路上的环卫工人、公共文明引导员、武警、交警等节日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福袋”和吉祥话,送去春天的祝福。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上午,建国门旁的古观象台欢声笑语、人头攒动。10点整,8名礼仪官手持五谷,缓步从观象台城门进入,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立春民俗仪式四幕步入式演出正式开始。

立春,是天干地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代表着新年之始。2019年的立春日,正巧是除夕当天,建国门街道举办第十三届立春文化节“风车迎春 鞭打春牛”仪式,与地区居民共同祈福迎丰年。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2月4日11时14分14秒,立春!”第一幕“报春”,由北京天文馆馆长、古观象台台长朱进博士宣告立春吉时。

紧接着,紫微殿前舞狮的音乐响起,开启演出的第二幕“鞭春”。紫微殿前主舞台上演绎着众花神迎接春姑娘的舞蹈,配合大屏幕上冰雪消融、百花盛开的景象,浓浓的春日气息紧紧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迎—春—牛......”民俗专家朗诵迎春赞,四位农人和主角“春牛”上台。牧童以“春牛”为中心用舞蹈演绎古人鞭打春牛的仪式,大屏幕上的水墨淡彩展现古人春耕的景象。“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在民俗专家刘惠民主持下,鞭牛仪式开始,来自地区的金牌小巷管家、居民代表与春姑娘各自挥三鞭打春牛。鞭牛过后,小牛童将牛肚子里装满杂粮的福袋掏出,分发给现场居民和嘉宾,寓意着来年万事顺遂、生活充盈。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拉开第三幕“咬春”的序幕。主办方为观众分发“春饼”,并将咬到包有栗子“福饼”的观众簇拥上台,接受大家的春日祝福。国际童声合唱团与“春娃”共同演绎的“春日圆舞曲”,展现了世界人民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幕“颂春”为建国门街道立春民俗仪式画上圆满的句号。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据了解,立春的习俗已经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了。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诏领地方官员在立春当天举行盛大迎春仪式,地方官员到郊外聚集乡民,组织鞭打土牛,以此劝乡民务本力耕。而建国门地处京城东南方,五行属木,主生发,明清两代时举办的打春及春牛巡游等活动多经过建国门地区。只不过,到了民国时期,政府采取公历,与农历年关系密切的民俗节日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立春日纪念活动也逐渐消失。我国有记录的最后一次迎春仪式是在1911年,距今已经近百年了。2008年立春日,经过民俗专家论证,建国门古观象台下首次恢复了“鞭打春牛”仪式,再现京城绝迹近百年的“鞭春”传统习俗。如今,“鞭春”活动已经被列入了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立春日建国门古观象台再现“鞭春牛” 百姓喜得“五谷福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地区文化事业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每年立春日,建国门地区都要举办以“鞭打春牛”为核心的民俗活动,并逐渐拓展内容,创新形式,形成了以喊春、报春、打春、咬春、闹春为一体的立春文化活动体系,成为一张首都核心区深化居民文化归属、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的文化名片。“建国门街道第十三届己亥木猪年立春文化节自2018年冬至日正式启动,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将一直延续至2019年清明节气,希望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建国门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高海雁表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64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