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沂源村庄大全:悦庄镇

沂源村庄大全:悦庄镇

东悦庄(Méijiāpō)东悦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0.4千米,博(山)——沂(水)公路与泰(安)——薛(家岛)公路在此相迭,为悦庄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驻地。

地势较平坦,素有悦庄洼之称。1246 人,66 个姓氏,任、王、李、赵、张、陈、宋姓居多。总面积

164.88公顷, 耕地59.43公顷, 产玉米、 花生、 苹果、韭菜等。以经营工、商、手工、个体企业为主。村始建于元朝,元末明初时称袁家集,为古今山区集场。 位于今悦庄中心路南200米的刺猬沟, 为袁、 郗、寇三姓后裔旧居地。元代鞑靼乱,十室九空,百姓迁徙,村庄遂废。明初百姓四处集来,定居立村。

村内一条宽阔东西大街。清末民初,东西大街两侧商业茂盛,酒店、油坊、字号、铺面八十余家,百里闻名。 乡绅计议: “近悦还来, 和悦人情广顺” ,遂改名“悦庄”。1962年悦庄分东、西悦庄两村,以石胡同为界 (老党委东边用石头铺路的一条街) ,与悦庄镇党委政府、派出所、法庭、国税分局、邮政、移动、电信、联通、卫生院等相邻。

西悦庄(Xīyuè Zhuāng)西悦庄村为悦庄镇政府驻地,1376 人,60 余个姓氏, 以李、 王、 张、 任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

总面积145.8公顷,耕地62.87公顷。以经营工、商、手工、个体企业为主。以韭菜、葡萄为主要种植收入来源。(村名来历参见东悦庄)。

中小水(Zhōngxiǎoshuǐ)中小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5.6千米,沂河北岸。1005 人,宋、池、周、刘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18.6 公顷,耕地 77.06公顷, 为丘陵地带。 传为1368年建立村庄。 据 《宋氏家谱》载:“明天顺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时因洪水泛滥成灾,人们盼望洪水早日消退,取名消水。后沿革为小水。1961 年,按方位分为四个行政村。本村居中,故名。

西小水(Xīxiǎoshuǐ)西小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5.8 千米,沂河北岸。991 人,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89.89 公顷,耕地 39.63 公顷,以苹果、 葡萄、 樱桃为主。 冬季蒜黄为特色产业,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大城市,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明朝时期宋氏由河北枣强县迁入(村名来历参见中小水)。

柴干(Cháigàn)柴干为西小水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沂河南岸、小水西南 1 千米。与西小水组成村民委员会。

50 人,2 个姓氏,宋姓居多。耕地 3.33 公顷,属山岭地带。经查证,清雍正年间宋氏由小水迁此居住。因旧时该处树林多,干柴多而得名。

东小水(Dōngxiǎoshuǐ)东小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6 千米,1036 人,以宋、周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

小水集设在本村。总面积 183.57 公顷,耕地41.93 公顷,以蒜黄,葡萄,大樱桃为主。明朝时期宋氏由河北枣强县迁入(村名来历参见中小水)。2017 年 3 月,东小水遗址被列入沂源县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小水(Běixiǎoshuǐ)北小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5.6 千米,距县城东南 10 千米。625 人,宋、陈、周三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95.94 公顷,耕地 37.42 公顷,以养殖无公害蒜黄,种植苹果、葡萄为主要经济来源。产品远销安徽、江苏、 东北等省市, 形成了冬有蔬菜, 秋有水果,四季忙农活的格局。(村名来历参见中小水)。

考古发现,北小水村古遗址属战国时期,2012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踅庄(Xué Zhuāng)踅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1.2 千米。泰(安)——薛(家岛)、博(山)——沂(水)公路经过村南。南、北踅庄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势较平坦。产粮,苹果、蔬菜等。据《李氏家谱》载:“明洪武平天下,祖人应诏东徙山东沂水西北乡……”以村边土地为多年被洪水冲击土崖踅成而得名。1955 年以方位分为南、北踅庄村。

北踅庄(Běixué Zhuāng)北踅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1.2 千米。 泰(安) ——薛(家岛) 、 博(山) ——沂(水)

公路经过村南。村民委员会驻地。1425 人,21个姓氏。杜、张姓居多。总面积 199.22 公顷,耕地 97.79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苹果、蔬菜等。(村名来历见踅庄条)

北踅庄六队(Běixuézhuāngliùduì)北踅庄六队位于田庄灌渠南边。与北踅庄组成村民委员会。120 人,5 个姓氏,杜姓居多。耕地 8.67 公顷,地势平坦。民国初年,马氏由关河峪迁此建村。以生产队序数得名。

东岭(Dōnglǐng)东岭与北踅庄组成村民委员会。150 人,7 个姓氏,陈姓居多。耕地 9.33 公顷,属丘陵地带。1913年, 杜氏由踅庄迁此建村。 以方位、 地貌而得名。

南踅庄(Nánxué Zhuāng)南踅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1.5 千米。 泰 (安) ——薛(家岛) 、 博(山) ——沂(水)

公路经过村南。村民委员会驻地。1286 人,15个姓氏,杜、张姓居多。总面积 122.25 公顷,耕地 67.71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苹果、蔬菜等。其中芹菜最出名。村民有制作传统手工制品落门签(萝卜钱)的传统。 (村名来历见踅庄条)。

下龙巷(Xiàlóngxiàng)下龙巷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南 5 千米,沂河南岸。1172 人,18 个姓氏,杨、桑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70.31 公顷,耕地50.91公顷, 属山岭地带。 产玉米、 葡萄、 苹果等。

据《桑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始祖由冀州枣强县迁至北麻村。后世又迁此建村。”因村北有一条似龙状的土岭,迫使沂河水绕岭而下,以此得名龙巷。又因与上龙巷对应称下龙巷。

胡家沟(Hújiāgōu)胡家沟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南 3.4 千米,柏子山北麓。593 人,17 个姓氏,陈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95.89 公顷,耕地39.32 公顷,属丘陵地带。产大樱桃、葡萄、韭菜等。据《李氏家谱》载:“清嘉庆年间吾始祖由沂河头庄迁此建村。”因村边沟内多槲树,得名槲树沟,后沿革为现名。

东十字路(Dōngshízìlù)东十字路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3.7 千米。 562人, 9个姓氏, 王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98.87公顷,耕地44.63公顷, 属丘陵地带。

产玉米、 地瓜、 葡萄、 苹果、 韭菜等。 据 《沈氏家谱》载:“祖籍沂州府沈家庄,明崇祯二年,乞讨至沂水西北乡十字官庄”。以地处十字路口取名。后更名十字路。又因分治东、西两村,该村居东,故名。

西十字路(Xīshízìlù)西十字路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南 3.5 千米。311 人,5 个姓氏,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47.93 公顷,耕地 27.44 公顷,属山区丘陵地带。韭菜、苹果、葡萄、大樱桃为主要经济作物。村以方位取名(其名称来历、历史沿革均见东十字路村地名条)。

东赵庄一村(Dōngzhàozhuāngyī Cūn)东赵庄一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3.9 千米,博(山)——沂(水)公路北侧。1478 人。

总面积 201.57 公顷,耕地 105.52 公顷。村民委员会驻地。明朝天顺年间,沈、张二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据《沈氏家谱》载:“大明天顺三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徙至沂水徐家洼,至三世祖迁居赵庄。”传说过去村北黑山夜间有光照射其村庄,以此取名照庄。后沿革为赵庄。1962 年分治为东赵庄、西赵庄两个行政村。因村大,人口居多,1982 年东赵庄又分为东赵庄一村、二村、三村。以东赵庄一村办公室处东西大街为界,大街以南至博沂路两侧为东赵庄一村,大街以北为东赵庄二村,东方红水库以东以北以南为东赵庄三村。

东赵庄二村(Dōngzhàozhuāngèr Cūn)东赵庄二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3.9 千米,1413 人。沈、王、张、任、李、宋姓氏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63.9 公顷,耕地 74.61 公顷。村民多以经营工商、建筑、养殖为主(村名来历参见东赵庄一村)。

窝峪子(Wōyùzǐ)窝峪子位于东赵庄北 7 千米,与东赵庄二村组成村民委员会。190 人,2 个姓氏,王姓居多。耕地 18.33 公顷,属山岭地带。清宣统年间, 王氏由赵庄迁此建村。 以地貌取名。

东赵庄三村(Dōngzhàozhuāngsān Cūn)东赵庄三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4.9千米, 东与石桥镇石龙官庄村相邻。 904人, 以武、王、沈、张姓氏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88.54 公顷,耕地 129.21 公顷。村民收入以种植、 务工为主 (村名来历参见东赵庄一村) 。

2011 年东赵庄三村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卫生村。自 2012 年连续获得淄博市文明村荣誉称号。考古发现,该村古墓群属战国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峪沟(Dàyùgōu)大峪沟位于东赵庄东南 2 千米,与东赵庄三村组成村民委员会。84 人,沈姓。耕地 7.7公顷,属山岭地带。民国初建村。村以沟得名。

石坡前(Shípōqián)石坡前位于东赵庄东北 2 千米。与东赵庄三村组成村民委员会。355 人,6 个姓氏。沈、王姓居多。 耕地28.46公顷, 属山岭地带。 据 《吴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吴氏迁此建村。”以地处石坡山前,故名。

马饮河(Mǎyǐnhé)马饮河位于东赵庄村东 1 千米。与东赵庄三村组成村民委员会。374 人,6 个姓氏,沈姓居多。耕地 26.07 公顷,属山岭地带。清光绪年间建村。以村边河流而得名。

双山子(Shuāngshānzǐ)双山子位于东赵庄东 2 千米,黄墩子山西麓。与东赵庄三村组成村民委员会。277 人。耕地 23.33 公顷,属山岭地带。清光绪年间建村。以地处两山之间而得名。

西赵庄(Xīzhào Zhuāng)西赵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3.7 千米。 博(山) ——沂(水) 公路穿村而过。 2420人,18 个姓氏,陈、任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

总面积 592.79 公顷,耕地 270.01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地瓜、苹果、韭菜等。1962年分为东、 西两赵庄。 该村以方位得名西赵庄 (其含义、历史沿革见东赵庄一村地名条)。

黑山前(Hēishānqián)黑山前位于西赵庄东北 2 千米,黑山之阳。与西赵庄组成村民委员会。295 人,5 个姓氏,徐姓居多。耕地 17.73 公顷,属山岭地带。于清宣统年间由赵庄迁至,以地貌得名。

王家泉(Wángjiāquán)王家泉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南 3.7 千米。805 人,15 个姓氏,李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57.77 公顷,耕地 61.06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葡萄、韭菜等。据《王氏家谱》载:“清道光年间,高祖纪运从悦庄迁居王家泉。”以姓氏和山泉而得名。

上枝(Shàngzhī)上枝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10.4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从村中穿过。村民委员会驻地。1020人,23个姓氏,宋、王姓居多。总面积768.86公顷, 耕地155.88公顷, 山岭地带。产玉米、苹果、中草药等。据《宋氏谱系》载:“明太祖平天下;黎民安宁。吾祖应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之……”经查证明初建村,旧时为临朐、沂水两县交界处。取名上至。后沿革为上枝。

老峪沟(Lǎoyùgōu)老峪沟位于上枝村北 1.5 千米,高咀子山之阳。与上枝组成村民委员会。84 人,3 个姓氏,宋姓居多。耕地 2 公顷,属山岭地带。清宣统年间宋氏由上枝迁此建村,以地貌得名。

上枝北沟(Shàngzhīběigōu)上枝北沟位于上枝北沟内,以此得名。与上枝组成村民委员会。30 人,王姓。耕地 1.27公顷。民国初王氏由上枝迁此建村。

石桥子沟(Shíqiáozǐgōu)石桥子沟位于上枝东侧。 泰(安) ——薛(家岛)公路从村南穿过。与上枝组成村民委员会。

34 人,3 个姓氏,王姓居多。耕地 2.27 公顷,属山岭地带。民国初年,周氏由上枝迁此建村。因村边山沟有一石桥,故名。

桃花峪(Táohuāyù)桃花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6.6 千米,豆子顶山东南麓。村民委员会驻地。552 人,16 个姓氏,张姓居多。总面积 308.53 公顷,耕地 114.66 公顷。产玉米、苹果、中草药等。据《魏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魏氏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因其逃荒至此,取名逃荒峪。

后沿革为桃花峪。 考古发现, 该村古遗址属春秋、战国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路沟(Dàlùgōu)大路沟位于桃花峪东部 1 千米,与桃花峪组成村民委员会。10 人,张姓。耕地 1.13 公顷,属山岭地带。 清宣统年间张氏由蒙阴县迁此建村。以村边沟内有通往两县的大路,故名。

赵家峪(Zhàojiāyù)赵家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 1.8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由村西经过。1073人,25 个姓氏,赵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303.37公顷, 耕地111.7公顷, 地势较平坦。产玉米、 地瓜、 苹果、 花生等。 据 《赵氏家谱》 载:“明弘治年间, 吾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以姓氏、地貌取名。

龙王官庄(Lóngwángguān Zhuāng)龙王官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3.7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南侧。1564 人,26 个姓氏,李、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693.55公顷, 耕地151.42公顷, 属山岭地带。

村南水库可自流灌溉。苹果、花生为主要经济作物。据《吕氏家谱》载:“明天顺年间,我先祖吕豹由莱芜迁此建村。”以村边龙王庙而得名。

小北官庄(Xiǎoběiguān Zhuāng)小北官庄位于龙王官庄北侧。与龙王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 171人, 耕地16.53公顷。 据 《孟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孟氏由下龙巷迁此建村。”原名龙王官庄北山。后更为现名。

九楼(Jiǔlóu)九楼位于龙王官庄东北,与龙王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125 人,耕地 11.4 公顷,属山岭地带。据高氏家谱载:“清宣统年间,高氏由米山子沟迁此建村。”以村边山峪形似酒篓而得名酒篓。后沿革为现名。

龙王官庄东山(Lóngwángguānzhuāngdōngshān)龙王官庄东山位于龙王官庄东部山坡,故名。与龙王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186 人,5 个姓氏,李姓居多。耕地 16.27 公顷,属山岭地带。

据《刘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刘氏由蒙阴县刘家庄迁此建村”。

东僚军埠(Dōngliáojūnbù)东僚军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1.7千米,庙子岭山之阳。566 人,12 个姓氏,赵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68.03 公顷,耕地 34.98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苹果、大樱桃、韭菜等。据《赵氏家谱》载:“明弘治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赵家峪,二世祖迁此安家立户……”因村边有一山名为僚军山,以此取村名僚军埠。后分为三个村,以方位该村称东僚军埠。有大宋时期的四个辽军部(北、中、南三个 “营” 为佐证) 曾驻扎于此, 以此取名之说。

西僚军埠(Xīliáojūnbù)西僚军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1.4 千米,田庄灌渠北侧。436 人,18 个姓氏,赵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77.99 公顷,耕地 33.64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苹果、韭菜等,该村以方位称西僚军埠(其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见东僚军埠地名条)。

北僚军埠(Běiliáojūnbù)北僚军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2.8 千米,庙子岭山东北麓。376 人,13 个姓氏,任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34.46 公顷,耕地 56.19 公顷,属山岭地带。苹果、韭菜为主要经济作物。该村以方位称北僚军埠(其名称来历、历史沿革均见东僚军埠地名条)。

两县(Liǎngxiàn)两县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2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北侧,1016 人,29个姓氏,郑、任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538.5 公顷,耕地 131.21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 韭菜、 苹果等。 养殖业以山羊为主。

据 《郑氏家谱》载:“明永乐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双槐树庄迁此建村。”以旧时地处临朐与沂水两县交界处而得名。考古发现,该村古墓群属春秋、战国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 年 3 月,该村被县政府命名为千年古村落, 并列入沂源县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峪(Dàyù)大峪位于两县东北,高咀子山西南麓。与两县村组成村民委员会。63 人,4 个姓氏。公姓居多。耕地 5.33 公顷,属山岭地带。据《公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公氏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因地处一大山峪内而得名。

抗子沟(Kàngzǐgōu)抗子沟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2.9 千米。庙子岭山之阴。236 人,10 个姓氏,陈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74.33 公顷,耕地19.45公顷, 属山岭地带, 盛产苹果。

据 《陈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先祖由中营迁此建村。”以村边沟有一似炕的土台子,取名炕子沟。后沿革为抗子沟。

八仙官庄(Bāxiānguān Zhuāng)八仙官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8.4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北侧。598 人,21 个姓氏,郑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290.87 公顷,耕地 93.49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韭菜、中草药等。养殖业以山羊为主。

相传明永乐年间建村。传说有八仙路经此地,并在此小憩而得名。又《杨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始祖由博山杨家土屋迁至八仙官庄”。其村名沿用至今。考古发现,该村古墓群属春秋、战国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中多古槐。

江泉峪(Jiāngquányù)江泉峪位于八仙官庄东北侧。与八仙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41 人,刘姓。耕地 2.33 公顷,属山岭地带。

据《刘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刘氏由蒙阴旧寨迁居江泉峪。”以姓氏、地貌而得名。

八仙官庄南沟(Bāxiānguānzhuāngnángōu)八仙官庄南沟位于八仙官庄南侧。与八仙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8 人,耕地 0.67 公顷。

民国初,居民由蒙阴坦埠迁此定居。地处八仙官庄南边山沟内,故名。

米山子沟(Mǐshānzǐgōu)米山子沟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6.3 千米,龙王崮之阳。108 人,3 个姓氏,王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07.99 公顷,耕地30.49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苹果、中草药等。清宣统年间建村。以地处㳽河上游山沟内,称㳽山子沟。后沿革为现名。

高家北峪(Gāojiāběiyù)高家北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8 千米。大寺水库东侧。326 人,11 个姓氏,任、高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34.3 公顷,耕地 36.8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苹果、葡萄等。据《高氏家谱》载:“明永乐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方位和地貌取名。

池家峪(Chíjiāyù)池家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6.7 千米。泰(安)——薛(家岛)公路北侧,585 人,24 个姓氏,李、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56.17 公顷,耕地 119.58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猕猴桃等。养殖业以山羊为主。据《池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始祖由蒙阴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地貌而取名。

小涝洼(Xiǎolàowā)小涝洼位于池家峪西北侧。与池家峪组成村民委员会。 12人, 王姓。 耕地0.8公顷。 据 《王氏家谱》载:“清宣统年间,吾王氏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因村边多小片涝洼地块而得名。

豹子峪(Bàozǐyù)豹子峪位于池家峪东西部,泰(安)——薛 (家岛) 公路南侧。 与池家峪组成村民委员会。20 人,王姓。耕地 1.33 公顷,属山岭地带。

据《王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王氏由蒙阴迁此建村。”传说旧时村边峪中洞内曾栖息过豹子而得名。

芦家泉(Lújiāquán)芦家泉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8 千米,地处长城岭之阳。357 人,20 个姓氏,张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07.05 公顷,耕地 111.02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韭菜、椿芽等。

据《芦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先祖芦芸由蒙阴迁此建村。”以村边山泉冠以姓氏而得名。

七里寺(Qīlǐsì)七里寺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7 千米,长城岭东麓。村民委员会驻地。342 人,16个姓氏,齐、王姓居多。总面积 168.89 公顷,耕地 59.01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韭菜、中草药等。据《齐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始祖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建村时,以两县村距大寺 7 里之遥,村以寺名。

小辛庄(Xiǎoxīn Zhuāng)小辛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10.3 千米,高咀子山西北脚下。152 人,9 个姓氏,赵、刘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126.33 公顷,耕地 47.3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苹果、中草药等。

据《刘氏家谱》记载:“清宣统年间始祖由蒙阴县迁此建村。”以山高路险吃水困难、担水辛苦而得名。

涝洼(Làowā)涝洼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6.4千米。三(岔)——悦(庄)公路纵贯村中。518 人,20 个姓氏,陈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49.2 公顷,耕地 71.16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地瓜、苹果、桔梗、蔬菜等。

据《杜氏族谱》载:“始族于明崇祯年间迁至……”以村前一片涝洼地而得名。

茶峪(Cháyù)茶峪位于涝洼西北侧,无路岭南麓。与涝洼组成村民委员会。 118人, 秦姓居多。 耕地5.67公顷。

据《秦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秦氏由南张良迁此建村。以村边峪内多茶树而得名。

天马峪(Tiānmǎyù)天马峪位于涝洼西 1 千米。青石坪山东麓。与涝洼组成村民委员会。35 人,陈姓。耕地 2.67公顷。

民国初居民从涝洼迁至。因村边峪内生长中草药天麻,得名天麻峪,后沿革为现名。

霹雳石(Pīlìshí)霹雳石位于涝洼南部,三(岔)——悦(庄)公路经村中。与涝洼组成村民委员会。82 人,4个姓氏,陈姓居多。耕地 10 公顷。

清光绪年间建村。以村边一大石块被雷击开而得名。

孙家峪(Sūnjiāyù)孙家峪位于涝洼南,风门顶山东麓。与涝洼组成村民委员会。70 人,3 个姓氏,陈姓居多。

耕地 5.33 公顷。清宣统二年孙氏由涝洼迁此居住,始成村落。以姓氏、地貌而得名。

上花水(Shànghuāshuǐ)上花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6.3 千米,黄崖坪山东麓。234 人,10 个姓氏,郑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38.14 公顷,耕地 111.66 公顷。产玉米、地瓜、苹果、桔梗、韭菜等。 养殖业以山羊为主。

据 《郑氏家谱》 载 : “明天启年间郑氏由苗山迁此建村。”村边有一山泉,清澈甘甜。相传常有仙女来此取水浇花,以此取名。 1960年分治为三个村。 以方位该村称上花水。

中花水(Zhōnghuāshuǐ)中花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5.6 千米,大崮山西侧。165 人,8 个姓氏,郑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94.78 公顷,耕地30.17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韭菜、板栗、苹果等。该村以方位称中花水(其历史沿革见上花水地名)。

下花水(Xiàhuāshuǐ)下花水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5 千米,三(岔) ——悦 (庄) 公路东侧。 247人, 11个姓氏,谢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40.12 公顷, 耕地34.1公顷, 属山岭地带。 产玉米、 地瓜、桔梗、韭菜等。该村以方位称下花水(其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见上花水地名)。

前坡(Qiánpō)前坡位于下花水北侧。与下花水组成村民委员会。 75人, 4个姓氏, 公姓居多。 耕地13.33公顷。

据《朱氏家谱》载:“清同治年间先祖朱永毡由朱家庄迁此建村。”以村处黄崖坪山之阳,故名。

南峪(Nányù)南峪位于下花水东南侧,抓崮顶山之阳。与下花水组成村民委员会。79 人,4 个姓氏,谢氏居多。耕地 6.67 公顷。1972 年,居民由下花水陆续迁此定居,以方位、地貌而得名。

银洞峪(Yíndòngyù)银洞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6.8 千米,黄崖坪山之阳。148 人,4 个姓氏,谢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57.68 公顷,耕地 33.51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桔梗、丹参、黄芩等。

据《谢氏家谱》载:“清嘉庆年间,谢氏由朱家庄迁此立村。”因旧时山峪内曾开采银矿,故名。

中张良(Zhōngzhāngliáng)中张良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南 2 千米,饮马河西岸。村民委员会驻地。1252 人,20 个姓氏,任、秦姓居多。总面积 225.96 公顷,耕地82.68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韭菜、葡萄、大樱桃等,兼营工副业。据《任氏家谱》载: “大明成化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此处旧时曾有张良庙,取村名张良村。后以方位分为三个村。此村居中,故名。

小东岭(Xiǎodōnglǐng)小东岭位于中张良东部,与中张良组成村民委员会。203 人,任姓。清宣统年间,任氏从中张良迁此定居。以方位、地貌而得名。

北张良(Běizhāngliáng)北张良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南1.4千米。博 (山) ——沂 (水) 公路北侧。 1745人, 22个姓氏,任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91.32公顷,耕地81.9公顷, 地势较平坦。 产苹果、 元葱、 韭菜等。

该村按方位居北,故名(其历史沿革,名称含义、建村年代均参照中张良地名条)。位于该村的中共

沂源县委、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2012年7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被县政府

列为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张良(Nánzhāngliáng)南张良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南 2.6 千米,饮马河西岸。 村民委员会驻地。 789人, 4个姓氏,张姓居多。 总面积125.04公顷, 耕地40.56公顷,地势较平坦。 以农业为主, 产韭菜等, 兼营工副业。

因该村居南,故名(村名含义、沿革见中张良)。

泉子崖(Quánzǐyá)泉子崖位于南张良村南侧,与南张良组成村民委员会。110 人,3 个姓氏,张姓居多。耕地 6.67 公顷。

清宣统年间,张氏从南张良迁此定居。因村边有一土崖,崖前有泉,以此取名。

史王庄(Shǐwáng Zhuāng)史王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6.3 千米,胡拦顶山南麓。村民委员会驻地。257 人,8 个姓氏,刘姓居多。总面积 151.79 公顷,耕地 30.74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地瓜、苹果、韭菜等。

据《王氏家谱》载: “清光绪十年(1884年)我祖由沂水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

葛家庄(Gějiā Zhuāng)葛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4.2 千米,田庄灌渠北侧。902 人,25 个姓氏,贾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28.42 公顷,耕地 51.6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花生、韭菜、苹果等。

据《贾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徙至沂水西北乡葛家庄”。原以姓氏得名贾家庄。因贾字当初山西移民读‘ga’,以此误传至今并沿革为葛家庄。

豹家峪(Bàojiāyù)豹家峪位于葛家庄西北部,与葛家庄组成村民委员会。95 人,耕地 6.4 公顷。

据查证,李氏于清同治年间迁此建村。传说过去村边山峪存有宝石,得地名宝家峪。后沿革为现名。

西山(Xīshān)西山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5.7 千米。因位于埠村西边山坡处, 原为埠村的一个自然村,称埠村西山,简化为西山。后独立成村。703人,20 个姓氏,宋、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81.35公顷,耕地52.79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姜、苹果等。

据《芦氏家谱》载:“大清光绪年间,吾芦氏由埠村迁此建村。”曾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宜居村庄荣誉称号。

阿陀(Ātuó)阿陀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2.9 千米,田庄灌渠北侧。 1263 人, 22 个姓氏, 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35.67 公顷,耕地57.02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玉米、苹果、韭菜等。

据《王氏家谱》载:“明正德年间王忠臣率其子王通、王美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昔时村北有一寺院,人们天天听到寺院的诵经声, 以梵语 “阿弥陀佛” 取名阿陀。考古发现,该村古遗址属春秋、战国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尧洼

(Yáowā)尧洼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3.6千米,田庄灌渠北侧。村民委员会驻地。292人,11个姓氏,张姓居多。总面积 20.12 公顷,耕地 7.77 公顷,地势平坦。 产韭菜、 苹果等。

据 《张氏家谱》 载: “明天顺年间吾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南昔时有一土窖, 冠以地貌取名窖洼。 后沿革为尧洼。

李家庄(Lǐjiā Zhuāng)李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4.8 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1876 人,38 个姓氏,李姓居多。 总面积 480.08 公顷,耕地 131.13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韭菜、花生、苹果等。

据《李氏家谱》载:“清乾隆六十年(1795 年)祖人二兄弟乞讨至李家庄。”以姓氏取名。

李家庄西山(Lǐjiāzhuāngxīshān)李家庄西山位于李家庄西偏北山坡处,故名。 与李家庄组成村民委员会。 171人, 7个姓氏,王姓居多。耕地 17.33 公顷。

据《王氏家谱》载:“清宣统年间,始祖由淄川迁此立村。”

朱家庄(Zhūjiā Zhuāng)朱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2.4 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 1475人, 28个姓氏, 朱姓居多。总面积130.67公顷, 耕地60.63公顷, 地势平坦。产玉米、 韭菜、 花生、 苹果等。

据 《朱氏家谱》 载:“祖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迁至沂水县沂源乡孙家集。”原名孙家集。后以姓氏更名朱家庄。

唐家官庄(Tángjiāguān Zhuāng)唐家官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3.7 千米,田庄灌渠北侧。村民委员会驻地。784 人,16个姓氏,唐姓居多。总面积 161.75 公顷,耕地 41公顷,地势较平坦。产韭菜、地瓜、苹果等。居民从事建筑业、 木工业者较多。 原名 “走马官庄” 。

据 《唐氏家谱》 载: “始祖于清乾隆元年 (1736年)迁至走马官庄”。后以姓氏更名唐家官庄。该村曾荣获淄博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荣誉称号。

北营(Běiyíng)北营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2.7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379人,17个姓氏,张、杜姓居多。总面积63.76公顷, 耕地23.33公顷, 地势平坦。 产大樱桃、韭菜、苹果等。

据《杜氏家谱》载:“明永乐年间吾杜氏由儒林集迁此建村。”相传此处旧时驻过官军,并设有北、中、南三个营寨,该村居北,故名。

中营(Zhōngyíng)中营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2.1 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 505人, 12个姓氏, 张、 杜姓居多。总面积 104.75 公顷,耕地 50.78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花生、苹果、韭菜等。以方位得名(其建村年代、沿革、含义参照北营地名条)。

南营(Nányíng)南营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1.7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404 人,8 个姓氏,王、秦姓居多。总面积80.54公顷, 耕地31.88公顷。 产小麦、 玉米、苹果、韭菜等。

据《郎氏族谱》载:“祖籍临朐县郎家洼,清雍正十年(1732年)迁至南营。”以方位取名 (其建村年代、 沿革、 含义参照北营地名条) 。

陈家庄(Chénjiā Zhuāng)陈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3.3 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568 人,13 个姓氏,陈姓居多。总面积 50.88 公顷,耕地 24.46 公顷,地势较平坦。 产玉米、 花生、 苹果、 韭菜等。

据 《陈氏茔碑》载:“祖籍石楼,明初吾祖人吉迁沂水西北乡,其四兄弟节衣缩食……”经查证,明中叶建村,以姓氏得名。

张家庄(Zhāngjiā Zhuāng)张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3.8 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 1621人, 27个姓氏, 张姓居多。总面积 356.42 公顷,耕地 112.56 公顷,地势较平坦。 产玉米、 苹果、 韭菜等。

据 《张氏家谱》 载:“祖籍冀州枣强县张家镇,元乱平息后迁至沂水西北乡张家庄。”即明初建村,以姓氏取名。

黄山子(Huángshānzǐ)黄山子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3.3 千米,青龙山西麓。村民委员会驻地。1749 人,29 个姓氏,陈姓居多。总面积 729.93 公顷,耕地 181.29 公顷,地势较平坦。产韭菜、苹果等。

据《吕氏家谱》载:“明万历年间吾祖由莱芜铁车迁此建村。”村以山得名。

崔家庄(Cuījiā Zhuāng)崔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4.2千米,青龙山西麓。村民委员会驻地。1751人,33 个姓氏,刘、陈、崔姓居多。总面积462.16 公顷,耕地 89.01 公顷,属平坦地带。产山楂、玉米、花生、韭菜、苹果、板栗、生姜等。

据《崔氏族谱》载:“原籍蒲台,明万历十年徙至。”以姓氏取名。

篓峪(Lǒuyù)篓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6.9 千米,胡拦顶山东麓。529 人,9 个姓氏,刘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59.52 公顷,耕地53.78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苹果、韭菜等。

据《崔氏谱系》载:“吾氏祖籍崔家庄,清同治八年徙至篓峪。”以村边山峪形似油篓而得名。

马家峪(Mǎjiāyù)马家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 6.1 千米。 110人, 7个姓氏, 公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338.33 公顷,耕地 35.76 公顷,属山岭地带。 产谷子、 玉米、 韭菜、 板栗、 苹果等。

据 《公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吾祖由蒙阴县坦埠迁此建村。”因过去陈家庄陈氏常在此放马,以此和地貌得名马家峪。

埠村(Bù Cūn)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 3.4 千米,田庄灌渠南侧。为东埠村、西埠村、南埠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宋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吾宋氏先祖由山西直棣县迁此……”以村边土埠得名。考古发现,该村古建筑属清朝时期,2012 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埠村(Xībù Cūn)西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 4.2 千米。西南与历山街道沙岭子村、 东沙沟村相邻。 1491人。12 个姓氏,宋、高、王、郝、何、白、郑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139.01 公顷,耕地41.54 公顷。村民以种植苹果、韭菜、葡萄和外出务工为主。1961 年独立为行政村。人们以村中有一大埠子为区别,埠子以西称西埠村(村名来历参见埠村地名条)。

2015 年,被评为淄博市诚孝村居(社区)、先进妇代会荣誉称号。

东埠村(Dōngbù Cūn)东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 3.4 千米。1960 人,宋氏居多。总面积 175.71 公顷,耕地71.91 公顷。农商并举,产苹果、樱桃、韭菜等。沂源县汽贸城有限公司、沂源县浩超汽贸有限公司、沂源县车管所、悦庄镇东埠村希望小学等驻此。(村名来历参见埠村地名条)。

南埠村(Nánbù Cūn)南埠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 3.6 千米,西南与沙岭子、东沙沟村相邻。村民委员会驻地。662 人,宋、胡、颜、鹿、王、卢姓居多。总面积 125.17 公顷,耕地 43.94 公顷,以种植苹果、葡萄、韭菜为主。1961 年独立为行政村。以大埠子为参照物,埠子以南称南埠村(村名来历参见埠村地名条)。

陈家官庄(Chénjiāguān Zhuāng)陈家官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12千米。三(岔)——悦(庄)公路于村西通过。村民委员会驻地。352 人,4 个姓氏,陈、王姓居多。总面积 140.19 公顷,耕地 22.22 公顷,属山区丘陵地带。产玉米、桔梗等。

据《临朐县志》载:“陈氏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北关三官庙东巷, 其支派散居……陈家庄。 ”以姓氏得名陈家庄子。 划归悦庄镇后, 改为现名。

田峪(Tiányù)田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11.9 千米,三(岔) ——悦 (庄) 公路东侧。 村民委员会驻地。273人, 8个姓氏, 田姓居多。 总面积108.63公顷,耕地 34.7 公顷,系山岭地带。村民以农业为主,林果业有苹果、柿子、丹参、桔梗为主要经济作物。

据查证,明洪武年间田氏迁此建村,以姓氏、地貌得名。

董家峪(Dǒngjiāyù)董家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12.2 千米。491 人,10 个姓氏,张、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64.41 公顷,耕地 83.08公顷,属山岭粘土地带。产玉米、地瓜、桔梗等。

据 《临朐县志》 载 : “曹氏于明洪武二年 (1369年) ,自直隶枣强迁于山东莱芜,越十世又迁临朐其支派散居于……董家峪。 ” 相传最早由董氏建村。以姓氏、地貌取名。

前坡(Qiánpō)前坡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北 11.4 千米,三(岔)——悦(庄)公路东侧。村民委员会驻地。510 人,5 个姓氏,马、刘姓居多。总面积 217.56 公顷,耕地 29.54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桃、桔梗、苹果等。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元年朱氏迁此建村”。原以姓氏取名朱家前坡。后沿革为前坡。

黑山峪(Hēishānyù)黑山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11.3 千米,东与临朐县交界。村民委员会驻地。292 人,12 个姓氏,王、陈姓居多。总面积 181.14 公顷,耕地 32.61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桃、桔梗等。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 年)吾王氏第四支由博山迁此建村。”以村处黑山峪中而得名。

小北坡(Xiǎoběipō)小北坡位于黑山峪村西 1 千米,与黑山峪组成村民委员会。 95人, 赵姓居多。 耕地5公顷。

据《赵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八年(1885 年)吾赵氏第二支由淄川达谷(崮)堆迁此居住。”以方位、地貌而得名。

北鲍庄(Běibào Zhuāng)北鲍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10千米,三(岔)——悦(庄)公路从村西穿过。788 人,7 个姓氏,高、谭、王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03.76 公顷,耕地 34.77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桔梗、桃等。

据村东发掘的“北宋崇宁年间古铜币”考证,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5年) 此地便有村落。 又据 《临朐续志》 载: “高氏,邑著者明洪武二年(1369 年),由安徽池州阳县迁本县北关后裔散处……北鲍庄等百余村。”相传最早由鲍氏建村,以方位、姓氏取村名。2017 年 3 月,被县政府命名为千年古村落,并列入沂源县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 7 月,北鲍庄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鲍庄(Nánbào Zhuāng)南鲍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4 千米,鲍庄河西岸,三(岔)——悦(庄)公路从村东通过。439 人,9 个姓氏,窦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62.71 公顷,耕地16.12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桔梗、桃等。

据《窦氏家谱》记载: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窦氏第四支由临朐城东迁此居住。”又相传明末鲍氏迁此建村。以方位、姓氏取名。考古发现,该村古墓群属春秋、战国时期,2012年 7 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鲍庄(Dōngbào Zhuāng)东鲍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5 千米,金鸡山西北脚下。村民委员会驻地。1107 人,13个姓氏,窦姓居多。总面积 332.65 公顷,耕地99.49 公顷。产桔梗、苹果、桃等。相传明洪武年间鲍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以方位、 姓氏取名。

西鲍庄(Xībào Zhuāng)西鲍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2 千米,三(岔)——悦(庄)公路从村东穿过。村民委员会驻地。747 人,5 个姓氏。董姓居多。总面积 247.4 公顷,耕地 65.49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韭菜、桃等。

据《临朐续志》载:“北关三官庙东巷陈氏原籍山西洪洞县,其始祖坤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迁居于此……后分迁城东南王家圈庄,今二百余户,其支派散处西南峪诸。”又传明初建村,因地处南鲍庄西南侧山峪中,得名西南峪。因与原徐家庄乡西南峪重名,1982 年 3 月更名为西鲍庄。

芝麻峪(Zhīmɑyù)芝麻峪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8.1 千米,无路岭北。40 人,3 个姓氏,陈、史、刘姓居多。村民委员会驻地。总面积 25.86 公顷,耕地8.5公顷, 属山岭地带。 产桔梗、 桃等。

据 《马氏家谱》载:“清嘉庆二年(1797 年)马氏第二支由流水店迁此建村。”因村西边有指马峪,村以峪名,沿革为现名。

水泉溜(Shuǐquánliū)水泉溜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7.8 千米,红崮堆山西北麓。村民委员会驻地。33 人,马姓居多。总面积 10.3 公顷,耕地 6.59 公顷,属山岭地带。桔梗为该村主要经济收入。

据《马氏家谱》载:“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吾马氏第二支由临朐五井迁此立村。 ” 因地处山峪口,且峪中泉水常流,以此取名。

流水店(Liúshuǐdiàn)流水店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9.6 千米,三(岔)——悦(庄)公路东侧。村民委员会驻地。604 人,13 个姓氏,贺、马、陈、张姓居多。总面积 163.12 公顷,耕地 55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玉米、地瓜、桔梗、桃等。

据《临朐续志》载:“贺姓其始族于元朝乐天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临朐县石埠子庄,至十世后迁吉家庄,复散……流水店等村。”又相传明洪武年间建村,因西河经此水流缓慢沙土沉淀成田,以此取村名流水淀。后沿革为现名。

五亩地(Wǔmǔdì)五亩地位于流水店东,与流水店组成村民委员会。12 人,翟姓居多。耕地 0.67 公顷,属山岭地带。

据《翟氏家谱》载:“清道光十一年(1837 年)吾翟氏第二支由博山香峪迁此居住。”以地名得名。

衣家庄(Yījiā Zhuāng)衣家庄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8.7 千米,红崮堆山之阴。村民委员会驻地。320 人,5 个姓氏,衣、潘姓居多。总面积 109.04 公顷,耕地 44.58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桔梗、桃等。

据 《衣氏家谱》 记载: “清咸丰七年 (1856 年) ,吾衣氏第三支由临朐福山集迁此建村。”时以居民善养犬护院,取村名狗家峪。后以姓更为现名。

龙汪崖(Lóngwāngyá)龙汪崖村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东北 8.3 千米, 核桃崮西北脚下。 552人, 10个姓氏, 李、 聂、郑姓居多。 村民委员会驻地。 总面积202.26公顷,耕地 76.07 公顷,属山岭地带。产桔梗、核桃、桃等。

据《聂氏家谱》记载:“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 聂氏第三支由临朐大店迁此立村。 ”原以地处东鲍庄南峪内,取名南峪。后以村北河水冲击成三面环崖的水汪更为现名。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89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