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一首陕北民歌,经过改编成为了一首动听的赞歌。这首赞歌几代人口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这首歌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对毛泽东一生爱人民、为人民、无私奉献人民的称颂,又看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领袖的爱戴和崇敬。

古往今来,中国的政治领袖数不胜数,但是能成为人民领袖者屈指可数,毛泽东是其中一个。曾经的中国是世界各国皆可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毛泽东横空出世,带领中国人挺直腰板拒绝压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创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敬佩。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与世界上无数领袖相比,毛泽东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民的态度。在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将人民看成革命的根基,打土豪、分田地,带领广大穷苦人民进行斗争,齐心协力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毛主席经典照片

在毛主席眼中,人民不是敌人和工具,而是他最想要保护的对象,是深爱的朋友和手足,是他在艰苦革命道路上坚持的原动力。毛主席的爱是一种大爱,他从对穷人一开始是同情和怜悯,最后演变成为人民领袖对百姓的一种血肉相连的共情。

从1927年革命党人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几经磨难,从土地革命、长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解放战争一直到开创新中国,最后到抗美援朝结束,毛主席带领人民走过了26年的战争岁月。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千秋万代兴盛不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毛主席的至亲血肉也在这段时期牺牲了,在毛主席一生中共有10个孩子,但是命运坎坷,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毛主席作为人民的领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间并不多,他为了保护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失去了太多亲人,有着许多说不清的遗憾。

毛泽东与杨开慧结为夫妻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两人以兄妹相称。毛泽东意气风发,杨开慧学识过人,两人聊得很投机。几次接触下来,也成了熟人。毛泽东此时已经投身革命,四处奔波,也没有想过情爱之事。

1918年,4年后,毛泽东组织湖南学子去法国勤工俭学一事,回到了北京。北京大学对于留学一事表示还要等待,毛泽东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认识了李大钊教授,在李大钊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图书馆管理员。

毛泽东与杨开慧在北京重逢,两人多次接触下来,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在老师杨昌济眼中,毛泽东是第一师范中最好的两个学生之一,认为他一定会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前途无量。杨昌济欣赏归欣赏,但是要他成为爱女的另一半,还需要谨慎一些。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毛泽东(右一)与杨开慧形象画

杨昌济为此查了一下毛泽东的家世,一番调查下来,毛泽东家世不差,人品和学识都不错。但是还是下不了决心将女儿嫁给毛泽东。

有一次章士钊来杨昌济家中做客,杨开慧过来沏茶,此时的杨开慧亭亭玉立。章士钊随口问了一句杨昌济:“令嫒可有婚配?”杨昌济将心中的苦楚告诉了章士钊,说自己心中十分纠结,开慧中意毛泽东,他在考虑要不要成全他们。

章士钊一听来了兴趣,他之前听说过毛泽东的名字,只是还没有见过。杨昌济本想安排他们见一面,巧的是,章士钊在课堂上见到了毛泽东,发现这位少年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几节课下来,毛泽东面对提问对答如流,思想新奇。

章士钊认识毛泽东后,连忙跑去告诉好友杨昌济:“此人前途不可估量,定有一番大作为。我认为开慧小姐跟着他,是不会错的,你要相信开慧、我和你的眼光。”章士钊的一番话令杨昌济豁然开朗,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有了众多人的支持,毛泽东与杨开慧很快就结为了夫妻,生育了三个孩子。

杨开慧遇难,三子命运如何?红军势如破竹,前线捷报不断。红1军团到了南昌郊区新建县,毛泽东召开会议,在会议中提出不能攻打南昌,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远胜于我方,为了减少损失,必须转移至安全地带,保存革命力量。

与此同时,彭德怀带领的红3军团已经攻下了长沙,原来驻守长沙的反动派何健不在城内。何健得知长沙失守后,调集了15个团火速赶往长沙。彭德怀接到命令,带领红3军团撤出长沙。红3军团虽然只占领长沙11天,但是却让何健颜面全无。

何健带领大军扑了个空,恼羞成怒,为了报复红军,他下令全城搜捕毛泽东妻子杨开慧。杨开慧不幸被捕,反动派逼迫杨开慧说出毛泽东的下落,杨开慧不屑地说:“你们在哪里吃了败仗,润之就在哪里。”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杨开慧剧照

反动派退一步,提出让杨开慧公开宣布与毛泽东离婚,给出的条件是放她自由,杨开慧正面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说道:“不可能,要想我与润之离婚,除非海枯石烂!”杨开慧革命意志坚定,让反动派看不到任何希望,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反动派下令执行枪毙。

杨开慧妈妈死后,只剩下年幼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龙兄弟。

我们先说毛岸英的命运,他出生于1922年10月24日。妈妈去世后,兄弟几人到处流浪。毛泽东带领红军在前线艰苦奋战,根本分不出身去照料儿子,只能派地下党员寻找。毛岸英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孩,过了几年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

1936年,毛岸英被地下组织找到,董健吾联系上级,并没有将他送到毛主席身边,而是将毛岸英送往了欧洲,几经周转来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1941年,苏联爆发了卫国战争,毛岸英主动请缨,加入了战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46年1月,毛岸英结业,即将回国。斯大林接见了他,将一把手枪送给他当作纪念。

毛岸英回到中国后,毛主席大喜过望,抱病前去机场迎接。据当时警卫员回忆,毛主席18年没有见到大儿子毛岸英。这一见面,毛主席心情特别好,脸上也红润了不少,病也好了很多。

毛岸英回国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与农民一起劳动,学习种地,参加“劳动大学”。毛岸英不急不躁,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很快就融入了农民的生活。之后在解放区做过土改、宣传、当过秘书……为新中国的建设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岸英的终身大事也敲定了,对毛主席来说,真是喜上加喜。在毛主席等人的支持下,毛岸英迎娶了刘思齐,两人情意相投。众人将婚礼现场用心地布置了一番,看上去非常简朴喜庆。

周恩来携夫人邓颖超前来参加婚礼,还有许多中央领导人前来祝贺。毛主席喜笑颜开,亲自为两位新人证婚。在婚礼上,毛主席拿出了一件全新的棉服大衣送给儿子儿媳。

毛主席对众人打趣道:“岸英穿这件大衣应该会合身,晚上,你们两人可以盖在被子上,都用得上。这孩子一眨眼的功夫就长大了!思齐,他在生活中要是欺负你,你尽管来告诉我,我来帮你做主。”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毛岸英(右一)与刘思齐

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后,感情和睦,十分幸福。思齐继续读书,毛岸英在中央调查部担任翻译和秘书。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自告奋勇成为了彭德怀手中的第一个志愿兵。毛主席深感欣慰,为毛岸英感到骄傲。

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彭德怀和众多中央领导人是不同意的。毛岸英是主席唯一幸存身体健康的儿子,又是长子。面对众人的担心,毛主席说道:“保家卫国,人民的儿子能上战场,我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10月13日,战事吃紧,毛岸英随时跟随彭德怀动身出发,毛岸英原本拜托了一位同事替他向刘思齐告别,说自己出差,时间来不及不能亲自来告别。不巧的是,刘思齐得了阑尾炎,正在住院。

毛岸英放心不下,来到了医院陪伴妻子。两天后,得到消息要准备出发了,才和刘思齐告别。10月15日,毛岸英跟随彭德怀坐飞机去了沈阳。毛主席和刘思齐不知道,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11月25日,毛岸英为保护重要文件,不幸被敌人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击中牺牲。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二个孩子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11月23日。母亲在他7岁时就牺牲了,毛岸青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甚至脑海里关于父亲的回忆都非常模糊。母亲死后,他和哥哥毛岸英流浪,在上海被当地巡警欺负,打伤了神经,导致听力下降,头痛和各种疾病,给毛岸青留下了一生难以治愈的创伤。

毛岸青被找到后,也被送往了苏联学习。当时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在苏联对他照顾有加,他感受到了妈妈般的关爱。1947年,毛岸青回国,并没有直接回到毛主席身边,而是去了更需要他的黑龙江工作。不久后,在李富春的介绍下,毛岸青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爸爸。毛岸青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脑袋上的病灶无法根除,受到刺激就会复发。

1950年,毛岸青知道了哥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陷入昏厥。毛岸青得知噩耗,差点挺不过这一关。大家都十分紧张毛岸青的病情,在情况有所缓和后,直接送去了苏联医治。几年后,才回到了中国。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邵华与毛岸青结婚照

1960年,毛岸青与韶华结为夫妻,在大连举行了婚礼,生下了毛主席唯一的嫡孙。

2007年3月,毛岸青因病去世,享年84岁。

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小儿子毛岸龙,1927年4月,毛泽东一家到达武汉后,杨开慧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在上海流浪。毛岸龙的下落一直是一个谜。

有人说,毛岸龙失踪了。当时兄弟三人居无定所,到处翻垃圾桶找吃的。一天毛岸龙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和哥哥们一起外出乞讨,等哥哥们回来时,就发现毛岸龙不见了。还有人说,毛岸龙幸存,是被好心人捡去了,长大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还有去世一说,毛岸龙是感染了细菌性痢疾导致身亡。这三个猜测我个人情愿相信第二个,但是一系列证据表明,毛岸龙逝世一说证据更多一些。

毛主席与贺子珍生下了6个孩子,幸存几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是贺子珍,与毛主席一共生下6个孩子,幸存的孩子只有1人,其他孩子要么夭折、要么失踪。

毛主席第4个孩子叫毛金花,出生于1929年,这是毛泽东的长女,因此毛泽东对她非常喜爱。毛主席和妻子为了革命常常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东奔西走,怕伤着孩子,就将年幼的毛金花寄养在老家。

5年后,战事平缓,毛泽东再回到老家,却被告知毛金花已经“夭折”了。

1932年,贺子珍为毛主席生下了第5个孩子,毛主席取名为毛岸红,乳名为毛毛。当时国民党反动正对我党进行“围剿”。我军为了保存实力,开始长征。长征路途遥远,十分艰难,很多成年人都坚持不了,毛泽东更是无法带上毛毛行军。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贺子珍

毛泽东将毛毛交给毛泽覃,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没想到的是,毛泽覃遭到了反动派的迫害,不幸遇难。毛泽覃在危难间,将毛毛托付给身边的警卫员。一场灾难后,毛毛与警卫员下落不明。

建国后,毛主席派专人去寻找毛毛,后来有人透露,朱坊村的朱盛苔和黄月英夫妇领养了红军的孩子。贺子珍闻讯特地赶去确认,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毛毛找到了的时候,南京的一位女干部朱月倩站了出来,说朱道来是她的亲生儿子。

由于当时医疗还没有那么发达,做不了亲子鉴定,朱道来究竟是谁的孩子根本无法辨认。几家人为了朱道来争来争去,为了公平,毛主席只能将朱道来交给专人抚养,以此保障孩子平安健康长大。

朱道来究竟是不是毛毛,我们已经无从查证,这到现在还是一个疑问。

1933年,贺子珍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毛主席的第6个孩子。当时红军正忙于反围剿,与反动派的战斗接连不断,部队粮草紧缺,生存条件十分严峻。贺子珍在行军途中,由于走得太急,不小心动了胎气,导致早产。

部队的医疗条件也十分简陋,毛主席的第6个孩子出生后,没过多久就夭折了。这个孩子从出生到夭折,时间很短,还来不及给他取名字。

1935年,贺子珍再次分娩,生下了毛主席的第7个孩子。恰巧红军行军来到了一个村庄休息,贺子珍肚子里的孩子似乎知道这是出生的良机,挣扎着要出来看看世界。这一胎是一个女儿,由于当时红军还需要长途行军,路途劳顿,根本没有办法带走女儿。

贺子珍和毛主席也担心孩子会受不了路途的艰辛,连名字都没有起,就送到了当地的农户抚养,给了十几个银元。这个孩子还没有名字,毛泽东对老乡也只是说:“这是红军的后代。”其他的什么信息都没有。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毛泽东

贺子珍和毛主席本意是让她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不用跟着他们出生入死。部队启程,毛主席和贺子珍就再也没有见过女儿了。建国后,贺子珍曾经尝试寻找,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地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儿身上什么信物都没有,就连名字也没有,寻找起来毫无头绪,只能作罢。

1936年,贺子珍在陕北生下了毛主席的第8个孩子,是一个女婴。当时邓颖超抱着小孩,爱不释手,忍不住说了一句:“小娇娇啊,你要乖乖的哦。”毛主席和贺子珍认为“娇”这个字好啊!所以这个女孩,取名为毛娇娇。

毛娇娇比起其他哥哥姐姐,成长环境较好。毛泽东为了保证她的安全,将她送到了苏联学习。1947年,毛娇娇才回国,见到了父亲。当时毛主席正处于风口浪尖,为了掩人耳目,化名李得胜。毛娇娇作为女儿,改姓为李,单名一个“敏”字,之后这个名字就没有再变过。

1937年,贺子珍来到莫斯科,生下了毛主席第9个孩子,是一个健康的小男孩。贺子珍给他取名为“廖瓦”。莫斯科气候寒冷,不幸的是,廖瓦到了10个月左右的时候,着凉感冒了。这原本是一个小感冒,小孩子抵抗力差,有点小感冒是难免的。

但是贺子珍所居住的地方,医疗环境较差,廖瓦的感冒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久而久之拖成了肺炎。最后,小廖瓦因病夭折。贺子珍伤心欲绝,将他葬在了莫斯科。

毛主席第三任妻子江青为毛主席生下第10个孩子1940年,毛主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李讷。李讷是幸福的,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庭。他是毛主席10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幼年、少年和青年都在父亲身边的孩子。那年毛主席47岁,对小女儿格外疼爱,甚至不忍心将她送去保育院。

毛主席生有10个子女,只有3个平安长大,另外7个战死、病死、失踪

图|毛泽东和女儿李讷

回顾毛主席的10个子女,只有3人平安长大,一个是杨开慧所生的次子毛岸青,早年被上海巡警打伤落下了终身的病痛。幸好最后回到了父亲身边得到了救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活到了84岁。李敏李讷是毛主席最疼爱的两个女儿,在父亲身边平安长大。

大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为国捐躯;三子毛岸龙不知所踪,生死不明;毛金花被告知“夭折”;老六、廖瓦已经确定夭折;毛岸红、老七下落不明。毛主席身为国家领袖,在伟大的背后,他还是一位父亲,对于孩子们,他常常心怀愧疚。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145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