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36年,红嘴鸥为何深爱昆明

36年,说短不短,说长够长。

时值周二,太阳下的昆明滇池波光粼粼,空气格外清新,西山睡美人仍然静静地安卧在这个“高原明珠”身旁,从遥远北国来越冬的候鸟红嘴鸥则一如既往地在滇池大坝上下翻飞、叽喳嬉闹。而此刻,2021年的11月30日上午,事关云南未来发展的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在距离红嘴鸥们咫尺之遥的海埂会堂举行。这次会议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与它们关系密切,其中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

从偶遇到长守

时间回溯到1985年的11月。

在寒风中,一些细心的昆明人忽然在市区的南太桥、得胜桥等地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白色鸟类。它们是在滇池越冬觅食中的勇敢者,竟然沿着盘龙江、大观河大胆地闯入了市区寻找吃的。这批数量大约在几千只,有着红色小嘴、红色脚趾与白色羽毛的“天外来客”,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与驻足观望它们的市民相互对视。

36年,红嘴鸥为何深爱昆明

当时,昆明人既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它们来自何处。

据考证,古代昆明滇池已有鸥科鸟类分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肃宗元和中……有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乌见”。专家认为,当时所记述的羽毛雪白形似乌鸦的水鸟,就是鸥科鸟类,古人不识鸥,将其称为“白乌”。

《云南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陆续报道了这些“白色水鸟”到来的消息,一时引发热议。善良的昆明人迅速向这些远方来客伸出了关爱之手。

1985年12月12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部门科研人员意见后,昆明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发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通告要求:全市人民要树立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尚;各级政府和在昆所有单位及个人都要做爱鸥模范。

根据当时的初步调查,在1985至1988年红嘴鸥抵昆的初期,每年大概有5000至9000只红嘴鸥进入昆明城区,主要集中在滇池、盘龙江、翠湖公园、大观楼公园一带。

1986年1月,云南省政府拨款3万元作为保护红嘴鸥的费用,并由昆明环保部门分别在南太桥、翠湖等处设点投食。同月,云南大学红嘴鸥课题组经有关部门批准在翠湖给16只红嘴鸥戴上中国环志中心的鸟环,开始了对红嘴鸥的环志研究。

为了进一步获取红嘴鸥的迁徙路线、规律及其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信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市林业局、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等相关机构,多年来持续跟踪调查研究,通过采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给红嘴鸥佩戴GPS卫星定位跟踪器,逐渐揭开了有关红嘴鸥到昆明越冬的生态谜团。

原来,红嘴鸥主要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库、河口、鱼塘、海滨和沿海沼泽地带。冬季在越冬的水面上也常汇集成数百只的大群。以鱼虾、昆虫为食,也喜欢人类投食。属于受保护的益鸟。

那么,这些给昆明增光添彩、令广大春城市民愉悦的这批美丽的冬季来客,究竟从哪儿来?又去了哪儿?

36年,红嘴鸥为何深爱昆明

科研人员发现,每年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主要有红嘴鸥和棕头鸥两种,进城的主要为红嘴鸥和少量的棕头鸥。俗称“水鸽子”的红嘴鸥,毛色、体形都与人们常见的鸽子很相似,在昆明越冬红嘴鸥的各项体况平均值分别为:体重270至370克、体长36至41厘米、翅长29至31厘米、尾长10至12厘米。嘴和脚呈红色,身体的大部分羽毛为白色,尾羽黑色。

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不仅仅是来自原以为的西伯利亚,而是分别来自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我国新疆的博斯腾湖。

冬去春来之际,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它们离开春城后大致经由四川、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一路往北迁徙,最终分别到达新疆的博斯腾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

像家人一样受到呵护

“我出生在昆明,昆明是我成长的地方,我没法不爱这个地方。在我小时候,有一种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鸟儿,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昆明。这一来,就是三十多年,它们早成了我的家人,我没法不爱我的家人,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红嘴鸥……一只海鸥的寿命有32年,为什么海鸥能年年来昆明呢?假如没有良好的内湖环境和市民的投喂和爱护,这种聪明的动物早就迁往它处了。”春城网友雅兰这样说。

的确,为什么红嘴鸥坚持36年到昆明越冬?为什么来越冬的红嘴鸥从一开始的几千只逐渐增加到如今的4万多只?

这里,我们简要梳理一下一些统计数字就能一窥其中的奥妙。

自1985年以来,昆明先后数次发布针对红嘴鸥的保护通告,明确红嘴鸥保护管理部门,还举办了专门的“海鸥文化节”,通过各种文艺展演、志愿活动宣传爱鸥护鸥知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987年,昆明市红嘴鸥协会成立。

1994年,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第九届运动会把红嘴鸥定为吉祥物。

数年间,自发组织喂养、护鸥活动,在全市逐渐形成爱鸟护鸟的社会风尚。其中以退休老工人吴庆恒为突出代表。他把自己每月308元退休工资中的一多半用来给红嘴鸥买吃的,为此,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在红嘴鸥到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每晚在厂食堂吃最简单的饭菜,然后就捡拾别人剩下的馒头,再配以自己买来的鸡蛋、面粉,制作成“鸡蛋饼干”,第二天拿去给红嘴鸥喂食,还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红嘴鸥。

据说,吴大爷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居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正是他准备给红嘴鸥们制作“鸡蛋饼干”用的!他的感人事迹入选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为全国中小学生所熟知。

2007年,为改变投喂无序、营养不均的状况,昆明市政府特拨出15万元爱心款让红嘴鸥吃上免费鸥粮。

2008年12月9日,昆明市再次发布通告,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对红嘴鸥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明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伤害、捕捉、猎杀和买卖红嘴鸥,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鸥粮,禁止在滇池、盘龙江、翠湖、大观公园等水域沿岸以及红嘴鸥聚集觅食、栖息的地段燃放烟花爆竹及开展其他影响红嘴鸥栖息规律的活动。

2008年,昆明市在拨专款生产红嘴鸥免费饲料的同时,还首次在红嘴鸥觅食场所投放小鱼小虾,以让它们觅得更多天然食物。

2009年,云南省质监局发布《红嘴鸥补充饲料》地方标准,确保红嘴鸥对食物的营养和能量需求。

2010年,为了更好地呵护红嘴鸥,昆明市政府把爱鸥专款提升至30万元,用于投放免费鸥粮、环志、数量统计等。此后,昆明每年拨付的爱鸥专款不少于30万元。

即使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启动防控工作后,在关闭了多个景区情况下,为了保证红嘴鸥顺利过冬,昆明市林草局等部门1月26日起就组织工作人员每天两次在红嘴鸥主要的觅食点海埂大坝、翠湖、大观楼等处进行投喂,每天投喂的鸥粮有1000多公斤。还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对赴昆红嘴鸥开展新冠病毒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红嘴鸥携带新冠病毒。

今年10月,红嘴鸥又如期而至,依旧受到了全城民众的热情款待。记者近日在翠湖、大观公园、环西桥等地都见到了大批的红嘴鸥及观鸥的众多人群。据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统计,11月20日、21日周末两天,仅去滇池大坝观鸥人流量就达到了约8万人次。

倾城爱鸥带来了什么

在昆明人眼里,红嘴鸥宛如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小精灵”。

它们通人性也知恩图报,被昆明人的善待与友好所打动,因此36年来,年年去而复返,从不爽约,越来越多。

2005年12月,全市爱鸥护鸥的昆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称号。

从北方来昆明扎根的网友“涯夏”最初是从去昆明旅游观鸥的爷爷那里认识红嘴鸥的。

于是,高考那年报志愿的时候,她全部报了在昆明的高校,最终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后索性就留在昆明。有一年她爸爸妈妈来昆明过冬,“我立马带他们去了我的保留景点——海埂大坝观鸥,我想这大概是每个来昆明的外地人必打卡地点吧,就像去上海必到外滩打卡一样,但不一样的是,在海埂大坝和海鸥互动,是一种和大自然的共振,是一种交流的共鸣。”在她眼里,人鸥和谐的美好画面已经成为昆明打造生态之城的一张名片。

36年,红嘴鸥为何深爱昆明

一座南国特大城市,36年如一日,举城关爱一种越冬候鸟,它给这座城市不仅增加了一道冬季的美丽景观,还带来了许多看得见及看不见的变化。

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红嘴鸥引发了广大昆明人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与爱护,不断强化人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保护生态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注意到,就在1985年红嘴鸥首次抵昆越冬后的36年里,昆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美了,以至于昆明市被选定为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举办地。

以红嘴鸥最爱的栖息地滇池为例。原来遭受严重污染的滇池得到了几十年的持续治理保护,水质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昆明市在着力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的同时,于2008年启动了滇池“四退三还”生态建设,现建成环湖湿地5万余亩,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首次实现“湖进人退”。

随着滇池湖滨生态系统的不断恢复,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为鸟类的“回归”和栖息提供了较好条件,先后记录到鸟类139种,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与2015年相比,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Ⅳ类,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好转为中度富营养,今年1至9月,滇池全湖水质持续保持Ⅳ类。

此外,“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森林覆盖率增长了3.8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1%,1136万亩天然林和5.85万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管护。截至2020年,昆明森林面积达到1660.37万亩。这也为野鸟等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再看看对休闲旅游业的推动。“人鸥同嬉”作为昆明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激发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效应。随着红嘴鸥每年约半年的越冬盛况成为美景,冬季到昆明观鸥、喂鸥、拍鸥已经成为昆明旅游的一个金牌项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云南省内外的多家旅行社都开办了冬季到昆明观鸥的旅游业务。

36年,红嘴鸥为何深爱昆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的昆明旅游业,1997年抵昆旅游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1998年昆明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1999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05年,被评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2006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最喜欢的旅游城市”。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在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昆明市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644.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14%;实现旅游总收入2733.61亿元,同比增长25.3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49.44万人次,同比增长5.09%。虽然无法直接量化,但因红嘴鸥年年来越冬所带动的观鸟经济为这些年昆明旅游业的不断增长确实功不可没。

一位昆明青年力凡这样满怀深情地说:“我出生于90后,可以说,红嘴鸥陪伴了我们这一代人长大,记录了我们的青春回忆,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温暖与温情。还记得20多年前,当我刚学会走路时,家人就带我到翠湖公园看红嘴鸥,第一次与这些机灵、可爱、友好的小精灵互动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已经成为一段非常宝贵、值得珍惜的童年时光。”

今年10月22日,为了追忆红嘴鸥与昆明的故事,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昆明网络文学协会正式发起了“中国春城•人鸥情深——‘我与昆明红嘴鸥’”征文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全国和海内外朋友讲述自己与昆明红嘴鸥的故事,得到了众多网民的热烈响应。

可以预见的是,红嘴鸥与春城相依相伴的恋歌仍会继续唱响。正如昆明网民“彩龙用户190302祥”所说:“一座城市的包容爱护让36年来红嘴鸥去而复返。红嘴鸥的到来也让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始终相信昆明会河清水美鱼游鸟鸣岸绿,昆明要绿水青山,也会城乡发展得好。愿红嘴鸥与昆明年年相守,岁岁相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维东 图片均由任维东摄)

来源/图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维东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625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