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姓氏文化 | 当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百家姓

姓氏文化 | 当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百家姓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是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主体民族,姓氏多达数千个。那么,其他少数民族的姓氏情况又是如何呢?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很多姓氏,其中还有各自的代表性姓氏。

首先,在北方的民族中,回族是一个重要民族,常见的姓氏就有一百多个。其中,姓马的人最多,其次才是沙、喇、哈等姓,因此流传有“十个回回九个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的说法。回族姓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回回人名第一个字的汉语音译。如赛、萨、撒、洒、羽、玉、朵、尕、弥、买、缅、翦、可、纳、智、也、茄等,让人一看便知是回族姓氏。例如明代清官海瑞的祖先中有个叫海答儿的,到海南岛从军,定居琼山,后来便以海为姓。另外,赛姓是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是把他名字的第一个字当做姓氏的。

二是回回名的尾音。如麻姓出自回回名马哈麻的尾音“麻”。

三是以回回名的任意一个音节为姓。如前述纳、速、拉、丁四姓,来自赛典赤长子纳速剌丁的名字;又如以、白、来、金四姓,来自易卜拉欣的音译。

四是来自地名。如山东回族杨姓,来自北京羊市头角。据青州《杨氏世谱》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大都(北京)后,怕那里的元朝色目人官员帮助蒙古人,命他们一律南迁,这支回族人便逃到了青州。由于他们曾居住在羊市,便改姓羊,后又改为杨树的杨。

五是来自皇帝赐姓,见上述。

六是来自本民族的姓。如回姓便来自族称回回。

七是来自其他民族的姓。其中直接使用来自汉族的姓氏事例很多。

八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改姓,已见上述。

九是由留在中国的外籍人融入而改姓。如山东德州北营村的温、安两姓,是苏禄国(今菲律宾的一部分)苏禄东王的后代。苏禄东王在明代中叶率团来北京朝贡,归途中病死在当地。后来,他的长子回国即位,次子温答剌、三子安都鲁留下守墓,定居中国,其后裔便改称温、安两姓,成为回族中的一支。此外,还有一个与此近似的情况,是关于福建泉州一带丁姓回族人的。据当地《丁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始祖是赛典赤·赡思丁,也就是那位被封为咸阳王、做过元朝云南行省平章事的回族人。泉州丁姓的一世祖名谨字慎思,由于“慎思”与“赡思”同音,便取赛典赤·赡思丁的“丁”字为姓,这一支回族人因此便姓丁了。

说起回族姓氏,必须要到马姓,马姓人在回族中人口最多。之所以如此,是由

姓氏文化 | 当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百家姓

明成祖朱棣像,出自《续英烈传》。

于马姓来源众多的缘故。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它的来源至少有六个:第一,与人名的译音有关,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译为马哈麻有关。清代人也多将穆译为马,因此姓马的就多了。第二,来自祖先名字的音译,“马”字在的名字中部。如乌马儿、亦思马因等人的后裔,都取他们名字中的“马”字为姓。第三,同样来自祖先名字的音译,但名字中的“马”字在尾部。如元朝大臣阿合马的后代,便是取他名字的最后的一个字“马”为姓。第四,由皇帝赐姓马。第五,阿拉伯人娶了回族马姓女子为妻,生下子从女姓“马”。第六,其他民族的人后来成为回族马姓,如前述元代文学家马祖常便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回族中同是姓马,但有许多是同姓不同宗,甚至还有其他民族加入,同一个姓氏之下的人口来源是多样性的。

此外,在说起回族马姓时,还有一位名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其原来的姓氏也是马。关于他的姓氏和家族的来源,还有一个较为曲折的故事。原来,他本名马三宝,因在明成祖时有功于北京的郑村坝而被赐姓郑,赐名和,于是改名郑和。具体情形是在建文元年(1399)十月,由于时任燕王的明成祖发动了“靖难之役”,离开驻守的北平(今北京)南下进攻大宁,结果使得明将李景隆乘机包围北平,并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安营扎寨。燕王还师与之交战,大败李景隆军队,斩杀一万余人,俘获数万人,取得了起兵以来第一个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仍以马三宝为名的郑和是他手下战将之一,因作战勇敢而给他留下较深印象。后来,燕王登极为明成祖,在封赏有功将领时,马三宝才被赐姓名为郑和,以纪念那些战役的胜利。

事实上,郑和是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的后代。在记载他血统源流的《赛氏总谱牒》、《赛典赤家谱》、《郑氏家谱首序》、《马氏家乘》、《马公墓志铭》等文献中,都说他是阿拉伯圣王穆罕默德的后代,始祖所非尔曾任西域天方国普化力国王,居住在今中亚的乌兹别克一带。后来,普化力国遭受邻同侵略,所非尔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与弟艾尔沙等五千余人一起归顺宋朝,先后被封为宁彝侯、庆国公,定居在咸阳(今属陕西),所非尔的后代也在咸阳一带生息繁衍。到所非尔的玄孙马哈木时,在宋朝袭封昭庆王爵。

宋亡马哈木入元,初任平章政事,后又被委以总督天下军务的重任。马哈木之子赛典赤·赡思丁被元朝封为咸阳王,官至中书平章事,并于至元十一年(1274)奉元世祖之命出镇云南,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临受命时,元世祖说“云南朕尝亲临,比因委任失宜,使远人不安,欲选谨厚者抚治之,无如卿者”,对他抱以厚望。他到任后也不负重托,勤于政务,安民保境,又“教之拜跪之节,婚姻行媒,死者为之棺椁奠祭,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在云南六年,政声远布,去世后又被赐以“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的称号,是郑和先祖中在元代最有影响的人。

赛典赤·赡思丁在出镇云南时已举家迁居任所,去世后也葬在云南。因为他是这支人中入云南的第一人,因此又被他的后代尊为入滇始祖。他有五子,其中长子纳速剌丁、第三子忽辛、少子马速忽都曾在云南任职。纳速剌丁别封延安王,在任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时曾率军抵达金齿、蒲、曲腊、缅国等地,招降夷寨三百多个。忽辛曾任云南行省右丞,在职时又招降了沙奴国王,抚慰了缅国国王,进一步光大了父兄的功业。之后,马速忽生拜颜,封淮安王,任云南行省柱国左丞相。拜颜生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官至荣禄大夫、上柱国。察儿米的纳生马哈只,袭爵滇阳侯。马哈只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于明初随例改用汉名马文铭,而次子马三宝,也就是郑和。郑和在幼的时候,家乡发生一场动乱,他被前来镇压的明军俘获,与其他人一起押解北上,到达当时的首都南京,分配在燕王朱棣府中服劳役,后来又因相貌异常而被处以宫刑,成为一名贴身宦官。燕王出镇藩国,他也随同前往,并最终因立功于郑村坝而被赐姓郑,由马姓成为郑姓人。

在此后,郑和奉命七下“西洋”、建立了不朽功勋,更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大事。而他自己在晚年为了让人传奉自己香火,以兄马文铭之子马赐为嗣,更名郑赐,发展繁衍至今,分布在江苏南京和云南昆明等地,其中在南京的郑姓人已传了20多代。另外据报道,在泰国的清迈省,也居住着他的一些后裔,都是由云南迁去的。近年来,我国和来自德国、日本等地的专家都专程去寻访过他们。郑和的墓在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还有他的祖墓相传当地是他的故里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郑和及其家族的经历在回族中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它反映了回族姓氏来源的曲折历程。

除回族外,满族的姓氏也很有特点。满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它把姓氏称“哈拉”,也就是“穆昆”,即家族的意思。一般情况下,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几个穆昆属于同一哈拉的。从数量上看,满族的姓氏也很多,《皇朝通志·氏族略》说有679姓,《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有639姓。不管哪种说法准确,六百多个姓氏是很惊人的。至于它们的来源,种类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这样两个:第一,以居住地为姓。如乾隆时武英殿大学士来保的祖先,在明代中叶迁到长白山喜塔拉这个地方,便以喜塔拉作为姓。其他姓氏如佟佳、富察等,也都是以居住地为姓。第二,以部落名称为姓。如瓜尔佳、赫舍里、爱新觉罗、纳喇等姓,原来都是部落名称,后来才改成姓。当然,满族姓氏还有其他来源,如帝王赐姓,沿用女真旧姓,甚至还有把图腾中的动植物当做姓氏等等。

在满族姓氏中,最有影响的应该算是清代皇帝的姓爱新觉罗了。它作为清朝皇帝的姓氏,曾经的确显贵无比,但现在已很少听到姓爱新觉罗的了。原因在于他们都改了姓。在满语中,“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清朝皇族的祖先曾建立过金朝,金朝的“金”也就是满语中的“爱新”。这样一来,清朝灭亡以后,居住在北京姓爱新觉罗的人就有些改姓“金”,以表示不忘祖先。于是,爱新觉罗就变成了金姓。除此之外,满族原来还有仅次于爱新觉罗的八大贵族姓氏,即佟佳、瓜尔、马佳、索绰罗、齐佳、富察、纳喇、钮祜禄。到了民国,这八个姓也都改为汉姓,分别是童、关、马、索、齐、富、安、郎,于是便再一次实现了民族间的姓氏融合。

另外,朝鲜族与满族情况大致相近。我国的朝鲜族有20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各等省区,姓有一百多个,主要有金、李、崔、朴、郑、康、江、庆、景、高、孔、公、潘、方、房等,另外还有南宫、鲜于、皇甫等复姓,许多著名的大姓都有一段传说。其中一个著名传说是:朝鲜族人最初居住在山谷间,分为六个村,称辰韩六部。六村之一的高墟村长苏伐有次发现山麓旁的树林边有一匹马跪着嘶鸣,就上前观看,马忽然不见了,只见地上有一个大卵,剖开一看,出来了一个婴儿,便收养了他,他长大后魁梧英俊。六部人因他生来不寻常,便立他为君。当地人称瓠为朴,大卵也称瓠,因此以朴为姓。后来,六部人分别以李、崔、孙、郑、裴、薛为姓,从而也成为朝鲜族姓氏的主体。与满族一样,在朝鲜族中也有金姓,但另有来历。相传,朝鲜王脱解夜里听到金城(今朝鲜庆尚南道南部地区)树林里有鸡叫声,天明时派大臣瓠公去查看,见一个金色的小木盒挂在树枝上,树下有鸡在叫,瓠公赶紧回来报告。国王派人打开小盒,见里边有个小男孩,便收养了他。小孩长大后聪明有才干,富于谋略,因为是出自金色小木盒中,便姓金,从而才有了金姓。

在朝鲜族之外,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蒙古族,其姓氏也有多种来源。其中有的来源于部族名称,有的是把祖父或父亲的名字当做姓,还有的来自于过去皇帝的赐姓。但是,蒙古族虽然有姓,却只习惯于称名不称姓,如元太祖铁木真、元太宗窝阔台、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等,都是只称名字。为避免重复,许多蒙古人把父亲名字的第一音节放在自己名字之前。如某人

姓氏文化 | 当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百家姓

元世祖忽必烈像

名叫照那斯图,他的父亲名叫乌德,他的名字便写作乌·照那斯图。现在蒙汉文化交流频繁,有的蒙古人既有蒙古名,又有汉族姓名,比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四百多万蒙古族人中,纯粹蒙古姓只有七个,即包、白、韩、吴、何、胡、关,其他还有朱、李、王、张、杨、马、陈、郭、夏、高、崔、苗、田等姓。这些姓中以“包”姓最尊贵,古代蒙古贵族中不是包姓不能封王。原因在于元太祖成吉思汗是出生在孛儿只斤家族,因此姓包。

* 文章来源 : 摘编自《中华姓氏》,郑宏峰、张红编著,线装书局,2008.10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673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