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昨天,老覃写了《罗章龙:曾与毛主席并驾齐驱的风云人物,后来为何“销声匿迹”》一文,里面提到了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通过登报的方式征友,征到的第一个朋友是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学生罗章龙,两人一起畅谈天下大事,一起游历湖南境内的各大名胜古迹,结成了“管鲍之谊”,还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一起到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种种旧事。

其中也提到了同是新民学会员的萧子升和萧三。

新民学会的创建,最先来自毛主席的提议。

不过,毛主席最初起的名字不是“新民学会”,而是“新学会”。

萧子升根据四书中的《大学》里面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主张取名为“新民会”。

后来蔡和森结合了“新学会”和“新民会”这两个名称,合称为“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第一次开会是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蔡和森的家里——现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被命名为“新民小区”。

所以,毛主席、萧子升和蔡和森,是新民学会的三驾马车,后来被人们并称为“湘江三友”。

老覃顺带再说一句,新民学会中,只有罗章龙不是湖南一师的学生,即从这一点上说,罗章龙在新民学会中的地位远不能和毛主席、萧子升和蔡和森相比。

毛主席和萧子升、蔡和森等人结交,得先从毛主席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的交往说起。

毛主席比萧子升年长一岁,比萧三年长三岁。

老覃在上个月写的《两子一孙为革命牺牲,李漱清老人想坐飞机,毛主席:我来想办法》一文中说了,毛主席自小只读过一些私塾,执教的是堂兄毛宇居、堂伯毛麓钟以及同乡的邹春培。这几位塾师的学识非常有限,而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并不支持毛主席读书,在毛主席读了几年私塾后,就剥夺了他读书的权利,让他辍学回家务农。时间来到了1910年,毛主席已经17岁了,才在舅父文正兴、表兄文运昌、王季范等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报考湘乡东山学堂的机会。

老覃在另一篇《两个儿子被枪决,老同学进京诉苦,毛主席调查后答:处理是应该的》也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成功考入东山学堂,在学堂堂长李元甫、教师谭咏春等人的精心栽培下,学业远超其他同学,在东山学堂仅仅读了半年书,就被推荐到建在省会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就读,真正走出韶山冲,走向了历史大舞台。

毛主席和萧三相识,发生在东山学堂。

萧三是湖南湘乡人,身出名门,曾祖父是前清的举人,母亲是名医的女儿,家境很好。他的父亲萧岳英早年出洋留过学,回国后就在东山学堂教书。

就因为父亲在东山学堂教书的缘故,萧三和兄长萧子升也都在东山学堂读过书。

不过,毛主席考入东山学堂时,萧子升已经毕业了。

所以,毛主席和萧氏兄弟的交往,是先从萧三这儿开始的。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进行采访,曾和毛主席进行过四天四夜的长谈。毛主席回忆起在东山学堂读书的经历,特别提到了两个人——“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这“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就是萧三的父亲萧岳英。

“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就是萧三。

毛主席说,同学中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非常阔气,不喜欢和衣着破烂的自己来往,但萧三并不以衣物取人,和自己成为了“朋友”乃至“好同志”。

毛主席还提到了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说自己在书里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他还清楚地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华盛顿经八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

这本《世界英杰传》就是萧三借给毛主席看的。

萧三家境富裕,藏书颇丰,他的《世界英杰传》在同学中传阅,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嗜书如命的毛主席找萧三借书。

萧三与生俱来有一股风流名士气,称自己的书从不借“无真才实学之人”,要试毛主席的才学。

赋诗和对对子,都是毛主席的强项。

毛主席兴致大起,让萧三“放马过来”。

萧三别出心裁地出了个“拆字对”,把“瞆”字拆开成“目”、“贵”二字,说: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

毛主席把“闭”字拆成“门”和“才”字相对,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通过借书和对对子两事,两人很快熟悉起来,并结成了莫逆之交。

同样在上个月,老覃连接写了《老农“疯言疯语”,说毛主席曾是他的兵,不久,主席写了封信给他》《1950年,毛主席首幅标准像公布,一铁匠见了大呼:他是我的兵》两篇文章,讲的是毛主席在1911年春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因为读到了同盟会办的《民立报》,革命热情高涨,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第12天,即1911年10月23日,参加了在长沙发动起义的湖南新军,在军队中结识了矿工彭友升和铁匠朱其升,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毛主席在接受斯诺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段:“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

1912年3月,毛主席认为清帝已经退位,革命已经过去了,便退出军队,打算回学校继续读书。

按照《西行漫记》里面的记载,毛主席先是去报考了一个警察学堂,但在考试前夕,他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的广告,不收学费,却供给膳宿,还许诺每月提供津贴,便改变了主意,在制造肥皂的“学校”交了报名费。又因为有同学报考了法政学堂,说学堂在三年内教完全部法律课程,并且保证期满之后马上安排工作,便向法政学堂交了报名费。但他后来都没有参加这几所学校的入学考试,而是考入了一所商业中学,后来又另考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都是只读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原因是这两所学校都没开设有英语课,其大多数课程却都用英语讲授。毛主席之前没有接触过英语,只好退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

毛主席认为省立第一中学的课程有限,虽然在该校读了六个月,但很多时间都是一个人跑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去了。

因为缺乏经济来源,毛主席在1913年选择报考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的湖南第四师范学校。

1914年,湖南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第一师范。

在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和萧三“会师”了。

萧三在1911年夏就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预科班,次年春,成为该校的正式学生。

萧子升和蔡和森也都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但萧子升是在1911年入学的,蔡和森是在1913年入学的,几个人并不同班。

即使不同班,他们几个人怀有满腔报国的热忱,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挚友,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成立后,发起了湖南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8年6月,毛主席、罗章龙、萧子升、萧三等人邀集志愿留法之士25人,由湘到京,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8号,准备进留法预备班北京班。

老覃在《罗章龙:曾与毛主席并驾齐驱的风云人物,后来为何“销声匿迹”》一文中说了,在北京,毛主席发现国内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他提出大家不要一窝蜂聚在一起,应该分头行事。

最终,蔡和森等人去法国了,罗章龙考入了北京大学,毛主席则回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

萧三先是在北京学习,后来回湘协助毛主席办《湘江评论》。到了1920年才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萧三先是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经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萧三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与莫斯科东方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从1928年起,萧三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同时大力宣传中国革命和搞红色文学,写了大量文艺作品。

他的这些作品影响巨大,被译成俄、英、法、德、日、捷等多种文字。

直到1939年3月,萧三才才结束羁居异国的生涯,回到了延安,。

也因为这段长达十几年的异国生涯,让萧三的情史显得复杂而混乱,结局差点难以收拾。

萧三的第一桩婚姻,是父母一手促成的包办婚姻。妻子名叫谭雪君,长得聪慧温秀,家境很好,和萧家门当户对。萧三还在湖南一师读书,遵守父母之命,和谭雪君见了面,一见钟情,迅速结婚,迅速洞房,并把她带到长沙,送她入蔡和森母亲创办的女子职业学校学习。1920年,萧三去法国勤工俭学,本想带谭雪君同去。但谭雪君已有身孕,无法成行。萧三走了之后,数年不归。谭雪君与女儿先后病死。

即萧三的第一桩婚姻,以丧偶告终。

在苏联,萧三迎来了他的第二桩婚姻。

妻子是苏联姑娘瓦萨,高大漂亮,热情如火。

两人如胶似漆,生育有一子。

做了母亲的瓦萨向往安逸平稳的生活,要求萧三退出革命队伍。

这是萧三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他们和平分手了。

萧三的第三桩婚姻还是在苏联缔结的,妻子是德国姑娘耶娃。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耶娃性格活泼,有一双楚楚动人的大眼睛。

萧三第一次看到她的大眼睛,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那是1934年10月,萧三和瓦萨刚刚离婚,百无聊赖,到黑海疗养。

耶娃是慕尼黑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毕业后到苏联旅行,也来到了黑海。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萧三被耶娃的美丽所吸引,而耶娃也为这位中国男子的诗人气质所着迷。

老覃在这里补充说明,萧三当时已经是名满苏联及东欧的风云人物、国际诗人了。

他的肖像被悬挂在苏联及东欧的寻常百姓家。

他的诗还被选入了苏联中小学教材。

耶娃认出他就是大诗人萧三后,不管不顾,放弃了德国国籍,加入了苏联国籍,和萧三喜结良缘。

耶娃后来在《我与萧三:异国爱侣之永恋》里记述了他们相爱的过程:

该年,耶娃23岁,萧三38岁。

萧三根据耶娃名字的读音,给她起了一个很美好的名字:叶华。

1939年,萧三只身回国了;而在1940年,叶华也带着和萧三生育的一子一女来到了延安。

但是,萧三已经移情别恋,爱上了21岁的京剧演员甘露。

1943年冬,叶华为爱所伤,凄然欲绝,毅然与萧三离婚,不顾穿过国统区的危险,带着两个孩子,返回了苏联。

萧三和叶华的离婚手续是周恩来一手操办的。

萧三和甘露的结婚手续也是周恩来办理的。

在萧三和甘露举行的婚礼上,周恩来还和毛主席、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一起给这对新人致以美好的祝福。

那时是1944年10月,萧三48岁;甘露24岁。

这是萧三的第四桩婚姻。

萧三很爱甘露,为甘露写了不少爱的箴言、经典情诗。

1946年2月8日,甘露在张家口生下长子萧铁塔;1948年在西柏坡生下次子萧平。

大家都以为,萧三和甘露会相守到老了。

但是,1949年4月,萧三随中国保卫世界和平代表团到莫斯科访问,和叶华死灰复燃了。

萧三带叶华和两个子女回国。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周恩来见了叶华,大吃一惊,问:“你不是和萧三离婚了吗?”

叶华笑靥如笑,说:“我怎么可能和萧三离婚?当年我是为了便于通过国民党的地盘而和萧三闹的假离婚。”

为了安抚甘露,周恩来痛批萧三,说:“好你个萧三,你骗了党中央,骗了苏联政府,骗了甘露同志,你不是人!”

没有办法,1950年9月,由朱德亲自向萧三传达中央的决定,同意萧三与甘露离婚,与叶华复婚,并给予其口头警告处分。

幸亏,甘露还年轻,在1954年与谢筱乃结婚,下半生有了依靠,有了着落。

毛主席的挚友萧三,诗名传遍苏联和东欧,情史混乱,被周恩来痛批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58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