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作者:萧冰

金圣叹(1608-1661年),本名采,字若采、后改人瑞,字圣叹,自称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师」转世,因斋号泐庵,南直隶苏州人,著名文学批评家,率性而为,恃才傲物,初醉心佛学,半僧半俗,擅扶乩,并自命才子,著作不倦,因哭庙案领死。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皇明的若采

万历三十五年上巳节,西元1608年4月17日,苏州金阊门西憩桥街,唱经堂金家,副贡夫人崔氏诞下了一对婴儿,居长者取名采、次者为岸生。金副贡已有二子(昌、境),是次再添二丁,可谓锦上添花,誰能料到金采日後能成为中国文坛的巨星。

金家是苏州城的书香门第。金采的曾祖名张犇,祖父名张韧,父亲金源张,早年过继给姑妈而易姓,是万历三十一年的癸卯科副贡,吴人都尊称为“金副贡”。不幸的是,崔氏不久就去世了。生在如此文教阜盛之地,金采天资聪颖,似乎顺理成章。某年,崔氏祭日,小金采被父亲要求写一篇思念的诗:

枯目望远水东西,苦甘儿思母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悬难成和韵诗。

途系阴阳离别久,讯传幻梦见逢迟。孤灯守夜长寥寂,夫思妻思同儿思。

诗中悲戚,表达了夫思妻儿思母。金采提醒父亲,可以倒念——

思儿同思妻思夫,寂寥长夜守灯孤。迟逢见梦幻传讯,久别离阳阴系途。

诗韵和成难悬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母思儿甘苦,西东水远望目枯。

嘿,竟然是回文诗!没想到本诗又表达了在冥国崔氏妻思夫母思儿之情。金副贡不得不对这孩子刮目相看。

祸不单行,金父未几也撒手人寰,家道中落。金采十岁入私塾,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尤迷《水浒传》,但耗费无度,以致常处贫困。

学问渊博,作文不拘一格,自称:「以吾之才,入学如取芥耳。」但因恃才傲物,在试卷上嬉笑怒骂,每次科举都是名落孙山——

首次参考,试题:「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何故,他答:「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不用!

再考,题目:「吾四十而不動心」。金采连写了39个「動」,回答更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動心矣。」除名!

又一次,有「西子」题,金采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

考场顽童金若采,“顽”够了科举,在又一次答卷中答:「原攘夷侯,夫子以杖叩其头,原攘三魂渺渺,七魄茫茫,一阵清风,化而为阙党童子……」学使看了大惊,批曰:「如此奇才,岂可不中。」总算后补弟子员,考上了秀才。

“不着调”的金采,又笃信佛教,结交僧人,擅长扶乩降灵,自居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托名「泐庵」法师,士大夫尊为「泐公」或「泐师」。二十岁起在吴扶乩,自称收纳三十多个已逝女子为冥间弟子,崇祯中最为活跃,曾到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家中扶乩,写出优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能说中事主的心思,受叶绍袁等的崇信;钱谦益直言金采好像受某种神灵支配……半僧半俗的金采遂绝意仕宦,埋头读书,乃启点评大业……

前清的聖歎

甲申之难,毅宗殉国,弘光既立,一年即溃,满清疯狂屠戮江南,中国士大夫为之一恸。

“金人入主中原,聖人焉能不歎”,书斋中的金若采为国家板荡而惊醒,改名“聖歎”。纵然孤寂、贫苦,卑微、奔波,他仍无意给“新朝”卖命,把精力用在书评上,成绩斐然。圣叹亦开堂招生讲学,旁征博引,炫耀才学,颇受当地士庶赞赏。

先是,尊奉南明永历皇帝的郑成功不断反攻东南,希望光复,更一度攻克了镇江,进逼南京,满清统治形势极为严峻。

永历十四年(1660)正月,有友自京师归,转告他,称满洲皇帝福临读其所批注的才子书,曾「谕词臣,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等语」。圣叹为此「感而泪下,因北向叩首」,题《春感》八首。敌国皇帝竟成了自己的“粉丝”,圣叹百感交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岂料,就是这位超级大“粉丝”,反而让苏州大才子枉送了性命——

明年(1661),福临病死,哀诏于二月一日达吴县,府衙设灵举哀哭三日。同时,苏州发生了「抗粮哭庙」案。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又逮捕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所謂“哭庙”,本是江南一带展示民情的风俗,是在官府有不法行为时,士子们便会在文庙聚集,向祖师孔圣人哭诉,并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诉。明朝时,这种哭庙行为往往会让当地官员寝食难安。但现在,在中国易主的背景下,哭庙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以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因同情农民,写了「揭帖」到文廟控告,将矛头指向包庇部下的巡抚朱国治,〈哭庙文〉写道:

顺治十八年二月初四,江南生员为吴充任维初,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潜赴常平乏,伙同部曹吴之行,鼠窝狗盗,偷卖公粮。罪行发指,民情沸腾。读书之人,食国家之廪气,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不料竟出衣冠禽兽,如任维初之辈,生员愧色,宗师无光,遂往文庙以哭之……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圣叹翌日联络更多人去哭庙,但本人未到现场。本来的计畫,由士子们出面,以和平方式和巡抚沟通。不料百姓积怨太深,听说此事,纷纷赶来声援,变成了逾千人的抗议游行。士子们领头递状,百姓按捺不住,呼啸助威,便落了官官相护下贪官污吏们的口实,「陈情请愿」变成了「聚众倡乱」……

朱国治,辽东抚顺人,很早就做了满洲的包衣,入汉军正黄旗。初为固安知县,后屡有擢拔,任江苏巡抚,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是臭名昭著的酷吏。朱闻哭庙极为震怒,当场逮捕了倪用宾等五名秀才,旋再捕十一人。四月二十七日,金圣叹、丁子伟二人被追加逮捕。金高呼“先帝”,被掴二十。朱国治将哭庙文的起草人金圣叹作首犯拘捕,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最後十八人被判死。

狱中,圣叹渐有悔意,哭庙并无意造反,而批注“六才子书”生平事业更是未竟,太遗憾了!寄家书道:“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儿子们探监,他感慨“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语双关,悲夫!

七月十三日立秋,南京三山街。同时斩首的,另有“通海”案、“诸教”案等人,江南俊彦凡一百三十一人……

刑前,圣叹忽然对儿子们说:“好,我对上来了!”原来,当年苏州报国寺方丈曾有“半夜二更半”为上联来刁难,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此刻,竟答道:“中秋八月中!你们去告诉方丈再来收尸吧……”末了,他还不忘滑稽一把:

字付大儿看,花生米与五香豆乾同嚼,有金华火腿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有绝命诗曰: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遂死,得年五十四。

收敛尸骸时,耳中各有一纸团,“好”、“疼”,无不唏嘘。朝廷压力下,暂由弟子沈永启寄放其沈家庙,风波平息後,圣叹才葬吴县五峰山下。廖燕有诗悼之:「才高俗人讥,行僻世士嗤。果以罹奇祸,遥闻涕交颐。」圣叹为民请命而领死,老百姓深为哀痛,对他刑前情景一再渲染,当时苏州还有民谣唱道:「天呀天,圣叹杀头真是冤!」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二年後,哭庙案首恶任维初也在南京三山街被斩首;又十年,1673年,改抚云南怙恶不悛的汉奸朱国治被更大的汉奸吴三桂处决祭旗,将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圣叹有灵,一定大喊二声:“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四百年的人瑞

四百年来,褒扬圣叹者比比皆是,从帝王将相到文人雅士,再到平头百姓,那他到底有何魔力而经久不衰呢?

圣叹主要贡献在文艺批评上。受先贤李贽的影响,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且有意与儒家六经相对应:把《离骚》比作《易经》,把《水浒传》比作《春秋》,把《西厢记》比作《诗经》。他亦非常欣赏《左传》,常与《史记》相提并论,却不甚欣赏《三国演义》、《西游记》。金圣叹认为文章最高典范是「精严」,深思熟虑,无多余字句。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兹以金本《水浒传》为例。有正传七十回及楔子一回,他伪造施耐庵序一篇,自称得到七十回本古本,止于宋江受招安,卢俊义梦见梁山好汉被张叔夜所缚。文字精练,结构紧凑,人物性格更有个性,更适合阅读,被视为最有文学价值的版本,甚至取代了所有旧本。人们一度根本不知金本之前《水浒传》尚有其他……金本《水浒传》和《西厢记》长期以来都是二书最流行的版本。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人瑞撰诗三百多首,身后收入《沈吟楼诗选》,并撰成《杜诗解》四卷,评解180首杜诗,但壮志未竟。此外,他也评解了古诗十九首及595首唐代七律。圣叹主张诗歌必须注重自发的真感情,好诗能传达诗人所思所感,甚至婴儿哭声,都可看成诗,与李贽相似。诗人必须抓住突发的灵感,也不能忽视表现技巧,好书都源自长年构思和认真写作,冥思苦想后才能挥洒自如,浑然天成。圣叹也没有忽略读者,认为好诗应温柔敦厚,奉行中庸之道,可说是古典浪漫主义者。

圣叹极大地提高了白话文学、通俗小说的地位。李渔《闲情偶记·格局第二》说,「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王应奎评说:「颖敏绝世,而用心虚明,魔来附之。……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郑振铎说:三百年来「《水浒》与金圣叹批评的七十回本,几乎结成了一个名词」。胡適之点评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

圣叹最为人称道的是气节。诗人不幸诗家幸,明清鼎革,是为国殇,幼年失怙,是为家恨,但这些巨大的挫折并没有击倒这位苏州才子,反而使他更加散淡超然洒脱地去面对,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即便临死前还要幽牠一默,这种达观,估计东坡都不能不对其望其项背。圣叹又被清末革命党尊为“抗清先烈”。

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金圣叹

也许,很多人没看过金本《水浒》,也不懂《西厢》,遑论杜诗,但听闻一向嬉皮笑脸装神弄鬼有些无厘头的圣叹敢于以身抗暴,为民请命,你就不得不对其肃然起敬!在人瑞的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到那种“保太和乃利贞”的“乡愿”之态(在他想来,阮步兵也就是鸵鸟而已);而是充满了狂狷董道,这洒脱恰恰正是孔孟倡导的中庸和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呜呼,伟哉!

人们把百岁老人叫人瑞,圣叹虽仅仅活了五十四岁,但精神和成就足以和其“人瑞”之名相匹!

堆砌这些文字的时候,恰恰是三月初三上巳,苏州大怪杰金圣叹的生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瑞,你也注定和天地一起不朽!

参考文献:

《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中国文学理论》;

《鬼才金圣叹》;

《清代名人传略》上册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892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