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小镇的事】收集分享100件乡镇的小事!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1.三阳镇位处宜春市袁州区北郊,离市区15公里。

2.三阳镇辖区面积为78.54平方公里,集镇面积为8平方公里。

3.三阳下辖三阳、潘坊2个居委会,彭坊、庄里、陈坊、天井、石塘、蔺坊、石岭布、下门、秆塘、泉塘、蕉溪11个行政村,以及石家屯林场,共184个村民小组。

4.三阳的邮编:336023。

5.三阳毗邻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州医药工业园,是宜春市区的北大门。

6.三阳最热闹的还属华夏商业街。

7.三阳有条河叫三阳河。

8.三阳河由长村、天井、酌江三溪汇合于三阳而成,经蔺坊、厚村、枫林至渥江汇入袁河。

9.三阳户籍人口10748户,42039人,集镇常住人口1.5万人。

10.三阳夏布饮誉全国,远销海外。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11.三阳有储量丰富的含锶矿泉。

12.三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新老G320国道、三水线省道、万宜高速穿境而过。

13.三阳正在着力打造“经济强镇、生态扬镇、特色小镇、幸福美镇”。

14.三阳最高的山为笔架山,海拔354米。

15.笔架山三峰并立,像古代读书人案几上搁置毛笔的笔架,缘此得名。

16.三阳镇的主街道设计优美、建设优良、环境优雅、整齐划一。

17.三阳镇在《2017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位列第946名。

18.三阳镇各项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19.三阳中心小学历史悠久,承载着一家几代人童年的记忆。

20.三阳镇酌江白龙洞风景区,人称“酌江山水画,溶洞自然诗”。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21.三阳镇内有一三阳商城,生活必需品在这里都可以购买到。

22.三阳镇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红薯、小麦等。

23.三阳镇的鸿玉生态农庄在酌江溶洞风景区,是一家兼农家休闲、娱乐、餐饮、采摘、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24.三阳集镇,是该镇周边8个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25.三阳商城是新建的,离旧的农贸市场仅200米。

26.笔架山上有一座白马庙,在庙观景平台上可看到三阳镇全景和宜春经济开发区。

27.白马庙已有上百年历史,庙里主要神明为白马大帝。

28.每年阴历5月28日为白马大帝的生日,届时三阳镇及附近乡镇的人都会来到白马庙朝圣。

29.三阳镇有一座鸡公山,山下连着千龙洞。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30.传说千龙洞中有一只能飞的怪兽,每到收获的季节,它便出来糟践庄稼,致使百姓颗粒无收,于是当地农夫每到收割前夕就杀猪宰羊、朝拜洞神。

31.三阳镇有几百只孔雀,孔雀开屏,美轮美奂。

32.2016年12月由三阳镇及袁州区旅发委、宜春市袁州区乡村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孔雀文化节开幕。

33.三阳镇鸿玉农庄还种植了近8000平米的向日葵田。

34.三阳大众饭店的米粉肉肥而不腻,舒爽可口。

35.三阳镇至宜春可乘坐211路公交车,票价3元。

36.三阳境内有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酌江溶洞群风景区。

37.三阳镇有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广场周边房屋林立,整齐有序。

38.三阳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39.三阳镇西北部有部分山区,其他均为丘陵地区。

40.鸿玉农庄内设有美食城,这大概是吃货都喜欢的地方吧。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41.镇上的三阳中学是最家喻户晓的了,教书育人,一代代传承。

42.夏布出名,现在三阳镇石塘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织布。

43.全镇有夏布加工厂6个,年产夏布20余万匹。

44.三阳镇的夏布是全手工织成的,很多人也许无法把农夫跟织布这样的精细活联系在一起吧。

45.夏布有着“色白细嫩、柔软润滑、平如镜水、轻如罗绡”的评价,每一个三阳人应该都以此为荣。

46.三阳镇的苎麻,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苎麻75万公斤,这也是三阳发展的经济来源之一。

47.“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是三阳镇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主线”。

48.三阳镇把酌江风景区、鸿玉农庄、红豆杉生态农庄等旅游项目打造为精品旅游线路。

49.油炸皮蛋、红薯粉条都是三阳镇的特色美食。

50.三阳的番薯尤其出名,各种做法都能将它做得美味可口。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51.三阳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52.习惯了慢生活的三阳人也习惯了去华夏商业街这样的老地方。

53.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是鸿玉农庄的特色,这里会让你有种穿越民国的感觉。

54.三阳中学2018年中考成绩再创新高,有12人达到宜春中学和宜春一中统招线653分,64人达到宜春中学和宜春一中均衡线563分,113人达到宜春九中录取线,140达到宜春三中录取线。

55.三阳镇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也是三阳人最爱去的地方,娱乐休闲设施应有尽有。

56.每到傍晚,在三阳镇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前面的广场上,都聚集着不少跳舞、玩滑、散步的人。

57.老百姓都说,以前吃完饭后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跟朋友打牌,现在每天来文化活动中心前的广场,既热闹又能锻炼身体,是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58.以前,三阳人总要到市里去看病,近年医疗卫生条件好了,足不出镇,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59.三阳全民健身,三阳公园就是为开展全民健身事业而修建的。

60.三阳中学也被建成了全国足球传统体育学校,也许三阳中学能把中国足球踢向世界。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61.三阳儿时记忆,小孩子们结伴上学,或者跟着爸妈去菜市场去商业街。

62.三阳镇最突出的文化就是它的自然山水生态。

63.著名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祖绍先老先生曾为“酌江风景区”亲手提笔。

64.国家一级导演张华勋曾在酌江风景区拍摄《盼归来》。

65.1992年7月27日,撤销三阳乡,设立了三阳镇。

66.看到屹立在三阳门口的大石碑,离乡再回家的三阳人都会有一种回到家乡怀抱的归属感。

67.三阳镇的交通比一般乡镇要发达,货车也更多,路宽车多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68.在奶奶的带领下去看一些不太理解的老戏大概是三阳人小时候共同的记忆了。

69.三阳的小河原本是没有栏板的,为了安全才在河道两边加上了栏板,还在旁边种植了柳树。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70.三阳也有地方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都是本地的宝藏。

71.因为三阳距离市区较近,有的三阳妈妈们经常带着孩子到宜春市区买衣服。

72.孔雀文化节上展示了很多孔雀模样的工艺品,极为精美。

73.农历每个月初三初六初九是三阳的赶集日,那时候很多人都会去赶集,好不热闹。

74.在中国,被叫做三阳镇的地方有三个,宜春三阳镇就是其中之一。

75.三阳镇有一个泉塘村,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泉眼。

76.泉塘村的祖先们将这丰富的泉水资源开挖成一百多个水塘,于是取名为泉塘。

77.泉塘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78.泉塘村素有"笔架山秀、塘水涌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称。

79.泉塘村白马大帝朝圣活动持续三天,为五月二十六日~五月二十八日,特别是五月二十八日,当天的庙会人潮涌动,热闹至极。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80.三阳镇鸡公山下的千龙洞内冬暖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81.三阳镇泉塘村自古有“六景”令人神往。

82.一景“笔架插云”、霞光异彩。二景“白马焚香”、救人无数。三景“狗岭兀矗”、雄姿奇异。三景“狗岭兀矗”、雄姿奇异。四景“袁山长青”、乌云盖天。四景“袁山长青”、乌云盖天。六景“泉水映月”、恬静优雅。

83.千龙洞又名风洞。

84.出了千龙洞便是龙潭泉,这泉水春夏秋冬四季都是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85.龙潭泉水下泄,形成硖石河,养育着河流两岸硖石、东安、布上等的人民,为这里的人民提供生活、农业用水,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着养料和精神。

86.泉塘村庄现有8口大大小小的泉水塘,泉水滚滚,冬暖夏凉,甘甜清澈。塘里的鱼甘甜鲜美,远近闻名。

87.三阳仙人安葬的时候,风水先生都会以笔架山为标志,选择风水宝地。风水传言,只要对准笔架山搁笔处,后人当中必出大文人。

88.三阳镇酌江洞全长900多米。

89.酌江石林,气势恢弘,有“云南小石林之称”。

关于三阳的这100件小事,很多连三阳人都不知道!

90.酌江水上基地水面最大面积达800亩,既能逍遥垂钓,又有百舸争流。

92.三阳白龙洞内险峻雄奇,绝景横生。

93.白龙洞镇洞之宝“熊猫宝殿”精美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94.熊猫宝殿高26米,成漩涡状扶摇而上,洞顶熊猫戏竹栩栩如生,此景观国内仅有,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

95.白龙洞全长2100米,沿途潺潺流水相伴,并有很多游鱼相随。

96.洞中的九曲桥如同传说中的仙境。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水上乐趣,还让我们一饱三峡、布达拉宫等更多气势辉煌的壮丽景观!

97.白龙洞中还有一地下湖,曲曲折折的形态达到数百米长。

98.酌江风景区洞内恒温,常年18℃-20℃,东不见寒,夏不见热。

99.据老者描述,泉塘村最早为严姓居住,取名严塘。

100.泉塘村历史故事,公元1171年袁汉固,官居刺史,鉴于朝中权奸专横,仕途坎坷,因此弃官为隐,徙居宜春,有一次往华北乡打猎追鹿到严塘,观之严塘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择卜此地,卜知严塘有盛诞之祥,因此远徙于严塘。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03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