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2021年版海南省海口市各乡镇地名的来历

海口:宋代已有海口地名,意为南渡江出海口处。

琼山区

琼山:府南十里有大石,土石多白,似玉而润,故名。

府城街道

府城:元为乾宁军民安抚司治,明、清为琼州府治,府城因此得名。

文庄路:原名府前街,后改道前大街。为纪念理学名臣丘濬,用丘濬的谥号文庄为街名。

忠介路:原名镇台前街。1925年为纪念明代名臣海瑞,用海瑞的谥号忠介为街名。

万寿亭街:街上有府城官员和民众庆祝皇帝诞辰的万寿宫,故名。

草芽巷:明末清初为长满青草之地,人割草喂马吃后,又长出嫩嫩的草芽,后形成街巷,故名草芽巷。

绣衣坊:明清时代文人墨客云集此地,皇帝听闻琼州有这样的人文荟萃之地,以绸缎刺绣衣裳寓意,赐名:绣衣坊。

达士巷:明期时期多为名流绅士、大户人家居住之地,故名。

马鞍街:相传琼州府衙内的马匹经此街牵往城南饮水洗喂,后发展成出售马鞍等各种马具的商品街,故名。北段称金鞍街,南段称银鞍街。又说早期马鞍街的地势两端高中间低,故名。

仁和坊:原称夏宅巷,因明朝南京太常寺卿夏升故里大宅得名。现名寓意:仁爱和气。

少史巷:因巷子出过当过少史的官员而得名。

打铁巷:清代巷子有几家打铁作坊(又说金银作坊)劳作有打铁声,故名。

靖南街:因靠近府城南门靖南门而得名。

尚书直街:明万历年间,琼州地方官员在府署前为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立“学士尚书坊”,街道因此得名。

北胜街:明代倭寇猖獗,守城官兵多次在此打击倭寇来犯,并取得胜利。因此处府城之北,故称北胜街。

云露里:原有云路牌坊。希望本街子孙后代青云得路,有广阔的前途,故名。

甘蔗园村:先祖从福建莆田甘蔗园村迁居此地,不忘故土,取村名甘蔗园。

金花村:又称下田村。明代邱浚出生于此,邱浚为明之“一代文臣”,明皇赐名金花村,借佛家语”金花“赞美此地为”圣地“意。

朱桔里:来自丘濬名句:朱桔金花满下田。

北官村:村在府城北门官市旁,故取村名北官村。

凤翔街道

洗马桥:洗马的地方

迈瀛村:村旁有苍屹山,其阴有仙人洞,奇山丽水,风光旖旎。迈进瀛洲,登上仙山,故名。

石塔村:原名会文峰村。村前有石龙,唐广明年间在石龙上建起一座七层高的石塔,名曰:文峰塔。因此石塔得村名。

儒传村:村庄建于南宋,当时7户人家的村庄出了2个秀才。希望世代能发扬读书的传统,立村名为儒传。

那央村:清代前,此地称邕阳都。清代,又分为上那邕及大那邕。民国上那邕及大那邕改称邕阳乡。后邕阳乡又改称那邕。那邕谐音那央。

五岳村:1926年王弼同志回乡宣传革命,写下一联:五洲相亲便以世界大同,岳华齐立自然先进乡村。取联首各一字,五岳为村名。

白庙村:又名爿村。村中心有一公庙,公庙前有一水塘,公庙得名白庙。村以白庙为名。

梧大村:初祖入村时,有一棵梧桐大树立在村的中央。先祖以梧桐为背景,写联:梧桐叶茂千家睦,大地春回万象新。取联首各一字,梧大为村名。

国兴街道

攀丹村:古称蕃胆、蕃蛋,俗称番东。因濒临海边和南渡江入海口,本是蛋民聚居地,故名蕃诞,后谐音攀丹。

夏瑶村:原名下窑村。村庄因开窑烧砖得名。

米铺村:此地原为水路运输的主要通道,大米等货物从水路运到此地再转运入府城等其他地方。此地故取村名米铺。

马坡村:地处低坡,水草肥美,官府因常来放马,故名。

滨江街道

河口村:美舍河在此处分成两支流,一支流入南渡江,一支流入海,美舍河在此处被称为河口河,此村也称河口村。

铁桥墟:铁桥西侧一公里,因桥成墟,故取桥名铁桥。

南渡村:村子位于府城南边的渡口,故名。

北冲村:原名博冲村,村里有一条小河北冲流入南渡江,故名。

林村:林氏人家最早居住,以姓氏命村名。

赵村:原名屯村。赵氏迁琼始祖武济公后裔迁居屯村,后屯氏寝衰,赵氏昌炽,后改村名为赵村。

云龙镇

云龙墟:古有村民打仗获胜,时值下雨,以为天上云龙相助,故名云龙。

岭脚墟:清代建墟。因东侧有岭脚岭,西侧有一字岭,墟靠岭脚而得名。

长泰村:俗名挪怀村。取“长久安定,国泰民安”的义,故名。

玉仙村:后明代建村。始祖定居,生活美好,五谷丰登,玉壶溢香,活如神仙,故名

博合村:清乾隆年间建村。三姓人家从不同的地方迁来,取义“博大”企求,故名。

龙云村:原名丛云村。明朝中期的一天,风雨突变,天空出现两块祥云将整个村庄围绕,好似有一条龙行空而过,后人美曰龙云村。

太乙村:原名第一村,因5户人家最早在此地定居形成村落,建立第一村庄。1949年改名太乙村,是愿子孙后代吉祥如意的意思。

后坡村:原名坡山村。因村后有一座山,故名。

老村:清代建村,原名昌龙村。后来人口发展,一部分迁出形成大村,固本村是老祖先,是出原地,故改昌龙村为老村。

上村:原名石村,因村的周围遍地都是石头。因石和上方言谐音,改写成上村。

儒林村:清代建村。取儒家之义,多出人才,故名儒林村。

士阁村:希望村中多出读书人,故取名士阁村。因方言谐音相同,亦称四角村。

湖圮村:清代建村。因村前有一湖泊,故名。

本礼湖村:清代康熙年间建村。村庄近处有一浅湖,为纪念祖先是礼仪之家,故名。

龙塘镇

龙塘墟:驻地西晋形成村落,旁有小山岗称龙头堆,村边有池,故村名龙塘。后形成龙塘圩。

潭口村:村庄地处南渡江下游西岸,因该河段水深,故名。

新潭村:清代以前称朱崖村,后改博抚村。因村庄附近有潭塘渡口,长期被南渡江水冲刷破坏,村遂辟新潭渡口,村名因此于1950年改之。

玉璜村:清代以前,黄、王两姓人迁此定居,后来迁走,又有胡姓人迁来,因敬仰开辟本村的黄、王两姓人,故以玉字为首加璜(黄、王两姓)为村名。

洋滨村:因村庄两端下而中间大,状如舟,古人认为舟能远航于海洋而通达四方之滨,故名。

宣德村:村庄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以此为村名。

德下村:村庄从宣德村分出,村庄为宣德村的其下部分,故命村名为德下村。

大宾村:村中建有村民始祖大宾公庙,故名。

文彩村:原名大江村,早在宋代村庄就出现陶瓷业的家庭作坊,为了子孙后代能文才过人,陶瓷工艺兴旺发达,清代改村名为文彩村。

道本村:村边有道沙田洋,土地肥沃,村民以农为本,靠此田洋耕作生活,故名村名为道本村。

玉湖村:清代先祖胡保从福建莆田落籍此地,取名玉胡村,是以姓氏定名,意为胡氏子孙后代玉洁冰清,固本枝荣。

国仓村:先祖迁居此地时,地瘦石多。为了勉励后人艰苦创业,穷则思变,村中父老将村名命名为国仓村。其意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旧州镇

旧州:相传北宋琼州府治驻地,后府治迁往府城,驻地成曾经府治地方,故名旧州。

湖村:村前面有一个湖,故名。

雅蔡村:村民蔡氏,以养鸭鹅为吉利,村名鸭蔡,谐音雅蔡。

雅黄村:南渡江有东石、西石,东有36鸭,西有72鹅。命村名要以鸭或鹅字为首才吉利,又要以姓氏为名,因村住的是黄姓,故村名为鸭黄村,谐音为雅黄村。

鹅本村:南渡江有东石、西石,东有36鸭,西有72鹅。命村名要以鸭或鹅字为首才吉利,又要以姓氏为名,因姓氏较多,选本村为名,命名鹅本村,谐音为鹅本村,现在文字也写作美本村。

光岭村:村庄坐落在一个凸起的小山坡上,俗称五岭。因岭上树木稀少,只有零星灌木丛,故称光岭。

付文村:原名富里村,1966年富里村和博文村合并成片村,取首尾字命名富文村,后写成付文村。

托东村:田姓定居居住逐渐向村东面土地扩展建屋,其他姓氏搬迁他地,田姓人兴旺发达感到幸运,把村名命名为托东村。

凤目村:因村前有一天然凸起的土堆伸至公路,为村人出入的行道,路两旁有两个天然湖,人行道似凤目,故名凤目村。

仙客村:清代村祖迁移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定居,后迁到南渡江边居住,因此地已有他姓居住,他们美称为新来的村民为仙客。后以仙客为村落名字。

道群村:村庄坐落在大群堆上,座西南向西北,故称道群村。

太乙村:明朝,村庄开名要都请官府占卜,本村先请故命名为第一村,用文字表达则为太乙村。

红旗镇

土桥墟:1941年建墟。此地有两个低坡,两坡之间有一条高而狭小如桥状的道路。两旁是低水田,故称土桥。

龙发墟:明末建墟,因圩建龙发岭得名。龙发岭又因形似龙头抑扬奋发状而称。

永荫村:明朝中叶吴氏村民从府城河口迁居此处,希望子孙世代永蒙祖公荫庇,故名。

下云村:原名龙云村,即藏龙之云。全村地势较低,四周田洋环抱,无论从哪个方向遥望,都像立于山顶俯视一样,其村犹如山脚下一片彩云,后来便以地形命名,改龙云村为下云村。

昆上村:清代以前人们已经在堆上聚集成村,并以堆命名。

福地村:明初建村。这一带原是荒僻之地,村民从羊山深潭村迁居此地,发现一大片可耕之地。在这里耕作过上幸福生活,遂命名福地村。

平塘村:原称干塘村,因村前一个圆形水塘,雨季积水,旱季干涸,故名。后村民认为名称不吉利,水塘应长年积水如财。1930年才改为平塘村。

岭后村:明末清初建村。原名云峰村,因雨天看龙发岭,只见顶峰云舞缭绕。清代中期改为岭后村,因村在龙发岭后面,故名。

七水村:村庄南面有七条清泉从坡地上常年流入田洋,故名。

美管村:清代建村。村民希望在此地扎根,辛勤劳动,建立和管理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故名。

海岛南村:以前常闹水灾,村子象漂浮在汪洋之中的孤岛,因村庄在南面,故名。

三门坡镇

三门坡墟:1926年此地有据点,后形成集墟。因墟在通往海口、榆林、文昌三叉路口,宛如必经的门户,故名三门坡墟。

谭文墟:明朝万历年间有谭姓和文姓商户最初经商,后形成墟集,故名。

桃村:原称糖村,因村庄盛产蔗糖。后因桃和糖方言同音,桃更美,故改名之。

大水村:因有罗马溪从村前缓缓流向东北,故名。

龙凤村:村西北有龙发岭,村前田洋形似展翅凤鸟,故名。

下田村:因地处田洋的边沿,西北南三面为下田洋,故名。

鸭塘村:最先迁来的村民挖了一口水塘养鸭,故取名鸭塘村。

蛟头村:宋代建村。村庄从上而下,无论站在何方眺望,都像传说中的一条龙。村前的水从南向北而来,蛟是逆水走,龙是顺水上,故命名蛟头村。

福兴村:原名罗薄村。民国14年(1925年)村民请琼台书院秀才改名福兴村,为福从此兴的意思。

文来村:南北朝时,陈宣帝派袁洪公来任珠崖太守,居于此地。公是文人,故取名文来村。

文多村:明代建村。原名梁多村,因梁蔡两姓迁居此地,当时梁姓人口多。多村人勤奋好学,出文人多,故改名文多村。

墨斋村:原名木寨村,因山林茂密,荆棘丛生,像个山寨。清朝年间,村人梁芳和中了贡生,村民欢庆。从此村里人形成爱读诗书风气。为了传续书声,人文蔚起,以“墨客书斋”取义,改名墨斋村。

青草村:王姓先祖宋朝年间由山东青州迁居青松再迁到此地,为纪念来历,故名。

琉球村:琉璃珠琳是好玉器,琉珠玉球原是国宝,很贵重。教育后代子子孙孙砥砺廉洁,树立崇高品德,故取名琉球村。

虎头村:从村前远处看,此处地形像一只猛虎伏在山中,有鼻、嘴、耳、眼和前爪,如虎头一样,故名虎头村。

石岭村:明万历十四年,有王太夫妇来此定居。此地有石头有岭,故取名石岭村。

山心村:明代建村,因村庄四面环山,森林茂密,故名。

文德头村:原名牛轭头村,因村民以农为生,常年与套在牛轭的木牛轭打交道。明末村里办起私塾,村民希望后世子孙有文化,故改名文德头村。

北宫山村:相传状似一座山庄宫苑,村址座南向北,故名。

文林湖村:清代以前村里请一位秀才命村名,秀才看到村东有一浅湖,湖边树木茂盛,便命名文林湖村。秀才题诗曰:文山古迹出才子,林湖胜景会佳人。

大坡镇

大坡墟:清乾隆六年,有陈姓和李姓相继到此开设店铺,逐渐发展成墟集。因地处大坡岭下,故取名大坡墟。

中税墟:建国前以圩西钟税岭为名钟税圩,后简作中税圩。

白石溪墟:明朝就有乡人陈旬叔、李庆林开铺设店。清光绪七年,华侨李加绪、谢昌俊、王昌杰邀集创建墟市。因墟附近有一条小溪,因溪床道和溪两岸岩层裸露,且石呈白色,故名白石溪,墟因得名。

树德墟:1927年设墟。因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取名。

五车村:原名牛车村,因往来交通工具多用牛车。清道光年间,文昌一陈姓文人题诗:“丘陵山区,安居陈李宋。才绪八十,学富五车。”,以祝愿多出人才,故改名。

登云村:清代以前,一林姓人家从红旗镇下云村迁来定居,取名上云村。后传说村里有一颗加里树很高,深入高空云层,又改名登云村。后来,这棵树碰到雷公的屁股,雷公大怒,把树砍了半截,但村名仍沿用至今。

道崇村:以前村里有一位先贤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受到人们的尊敬。为了鼓励后代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取名宗理村。后改名道崇村。

龙村:明代建村。因村地形酷似龙形,南端是龙头,北端是龙尾。加上村民辛勤劳作道德行为好,故取名龙德村,后改名龙村。

福田村:解放前,村里36亩水田被国民党军队占用,故名军田村。解放后田地回归村民耕作,福归村民,改名福田村。

老卓村:卓姓先祖世居雷州半岛徐闻县谭槛村。明成化二十二年最先迁此定居,并以姓氏命名老卓村。

美占村:清代建村。村前有一状似“占”字形的山丘,四季常绿,风景美丽,故名。

福林村:清乾隆二年先祖张基淳从谭文加乐湖村迁居于此。因村座北向南,取南阳生福气之义,且村南有一山岭,岭上长满茂密的树林,故命名为福林村。

大边村:清康熙元年,张氏先祖从文昌县上廖村迁居于此。村南靠山岭,村口水塘,塘前有大榕树覆盖白石溪边的大片宽阔地,其村就坐落在宽阔地的北边,故名。

后湖村:因村的边缘有一湖,故称宝湖村。解放后易名俊湖村,后改名后湖村。

贵官村:明末,有一位叫陈真仁的清官因对当时朝廷的腐败不满,被驱逐到过这里时暂居于今村旁,后来卢姓人先来定居,取名过官村。民国初年,村民为了纪念陈真仁,改名贵官村。

文来坡村:为了纪念从文昌县迁居此坡地上的人们,取名文来坡村。

白水塘村:清代以前建村,以村庄的自然环境命名。

古井塘村:宋代建村,村前有一口井,井东南侧有一水塘,塘中自然生长一株金桔,故名桔生塘村。自宋代开始,共有九姓陆续迁入村庄。明代官府围剿该村,多姓人被杀绝,后人为纪念他们同饮过一口水井,把村名改为古井塘村。

黑墨头村:明代建村。村后二里处的三台岭脚,原是开发石墨方,且属矿区头端,故称黑墨头村。

洋塘港村:元初建村。村前有一大水塘,塘前有一条土堤深入田洋,状若天然港口,故称洋塘港村。

冯官园村:清代以前村址建在一位冯姓官吏的田园旁边,故名。

甲子镇

甲子圩:驻地清乾隆九年(1744年)建圩,时值甲子年,故名甲子圩。

仙民圩:以驻地新民山为名。

新民村:原名白石村,因驻地土石皆白,似玉而润,故名

龙井村:村东坡下有龙卷洞,后修筑成井,名龙井。村名从之。

仙沟岭村:村庄驻地山岭靠近仙沟墟,故名。原名龙崛塘村,因村西有龙崛塘。

美赤坡村:村民原住田边山,后迁来美赤岑,因村东有赤石岭,先祖又是从大坡地区迁来的,故命村名:美赤坡村。

上昌村:古时人多,按上(上昌)、中(大昌)、下(昌头)三处聚落成村,村落处上,故名上昌村。

北门村:原属大昌村,是古代指派征收军饷的军粮地区,因大昌村后两个田坑水流合口称文北门,为全村水之关键,易名北门村。

儒上村:原名瓦灶坡、上村塘,后以崇敬儒生,希望多出人才而改儒上村。

军田村:明朝中期,几户朱姓人家到此落户,新开垦一块田地,名曰新田。明末当局指派军饷,造册指派那块新垦田为军粮田,军田村由此得名。

青云村:原名毛云村,村人希望子孙后代的前程如青云直上,故易其名。

西山村:原名深山村,村庄在甲子墟西边,故改为西山村。

官村:原名深井村,后因有一位官吏路过猝死,村人畏惧官衙追究,改名为官村。

中村:原名松村,先人迁来时,驻地有一棵大松树,故名。因“松”字和“中”字音似,易名中村。

罗边村:原名塘边村,先人迁来时在塘边居住,故名。因“塘”和“罗”字音似,久之易其名。

深坑村:原名深溪村,因村前有一深溪,故名。后改名。

坡毛村:原名凤毛村,村庄原是长满茅草的土坡,村西北有古老山林,远看土坡的茅草随风飘动,好似一只凤鸟在抖动身上的羽毛,山林则像凤鸟展翅的翅毛。先人以此为吉祥之兆,在地定居,命村名为凤毛村。后土坡上的植被受到破坏,只剩下土坡光秃,凤毛村也就称为坡毛村了。

儒上村:原名瓦灶坡、上村塘,后因村庄长期没有读书之人,希望乡村多出人才,改名儒上村。

田塘村:明代,陈姓人从新坡月塘村迁来居住,因先祖来自福建莆田,为感谢祖先的庇佑,取莆田的田字和月塘的塘字命村名。

三六口村:原名三乐口。因三村相连,村六个路口,故改名三六口村。

2021年版海南省海口市各乡镇地名的来历

海口府城

美兰区

博爱街道

白沙坊:因港口白沙津而得名。

三亚街:原名迈本。原系一片沙洲。因此地最初只有郑、黎、石三家居住,亦称三家村。因为此地是海口所城通过港口白沙津的要道,后又称:通津坊。

板桥村:村边一条小溪横过一条木板桥,故名。

中山路:原名环海坊,因大庙天后宫在此街,又称大街。民国十三年拓宽此街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路。

水巷口:原名毓秀坊,有河流到街口耳得名。

联桂坊:原名田边村,在海口所城城墙外的沼泽地开垦农田,并在田边定居,故名。后某年科考张榜,田边村两位学子荣登进士。皇帝知道后认为此地地灵人杰,下诏赐名:联桂坊。

海府街道

龙舌坡:村在一土坡上,因像龙的舌头,故名。

大英村:明代建村,村子在大英山脚下,故名。

蓝天街道

龙岐村:宋代建村,以地处矮山山脊俗称龙,故名。

下洋村:村庄因下田洋种植而得名。

瓦灶村:世代以烧瓦为生的村名,故名。

海甸岛

海甸村:原名海田村,因村旁是一片海水冲积形成的水田而得名。

新安村:村民因战乱而入琼,希望在此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故取新安为村名。

过港村:新安村因为人口过多分出下园。下园附近已经出现白沙津,人员和货物到达白沙津后,通过通津坊,可以直达海口所城。过了港就入市,下园遂被过港村替代。捕捞村:村民搬来此地之前以捕鱼为生,故名。

白沙门村:宋代成村,位居白沙津海门,故名。

新埠岛

新埠:明代福建渔民定居于此,并筑埠头,故名新埠。

土尾村:清道光年间,村民从琼山常村、龙岐等地迁来,处新埠岛末尾,俗称土尾。

灵山镇

灵山圩:驻地古为荒山,多盗贼祸害,乡民祈求六神公显灵消灾除害,故聚落成村名灵山,后形成灵山圩。

福同村:原名铺后村,清代村前有一货铺,故名铺后村。清代宣统三年,南洋富商钟锦泉先生不忘故乡情,村前建敦笃亭,同时改村民福同村。意思是:有福大家共享。

大陈村:清代陈氏从新坡沃宋村迁到此地,经累世繁衍至今,故名大陈村。

儒堂村:原名颜卢洞。宋代颜氏和卢氏从福建莆田甘蔗村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后颜氏增多,卢氏迁移,又改名颜村。

冯昌村:原名谒里村。冯姓始祖置田土于此地,并设立仓库,故名冯仓村。后写为冯昌村。

电白村:先祖从湛江电白县迁来定居,故名。

东营村:因是古海口所东部营寨得名。

仲恺村:1952年由罗陈村和橹梧村合并而成。为继承廖仲恺先生革命事业,故名。

沙上村:村庄位于南渡江出海口东岸的冲击沙滩上,故名。

沙头村:明代建村。各地移民在这带沙丘上建起家园,本村建在最高的沙丘上,故名沙头村。

沙豆村:明清年间,在一片沙滩上到处长着野草和沙豆。因为村庄建在沙豆滩上,故名沙豆村。

群尚村:原名群上村。以高尚的人居住的地方,改村名为群尚。

福田村:原名洋田村,因村庄在茫茫的大田洋之中得名。后村民在海滩上捡到一海公,意指海公可以保佑村名,造福后代,故改村名为福田村。

东园村:村处东河庙旁得名。

南调村:村庄地处海边,容易受到潮灾影响。受灾后,农民生活没有保障,又闷又愁,故名南调。

坡眉村:明代风水先生到村庄,把村后突出的坡当额部,村前的南渡江当眼睛,村庄当眼眉,故名坡眉村。

昌后村:明代建村,先祖从大林墟以东的用贡村迁来。因村后有青山耸立,取名山后村。清代中叶,村人陈德俊乡试中举,清明节返乡祭祠并题字曰:“昌厥后兮昌厥后,后必昌矣后必昌”,表示他对家乡前程的寄托,故改名昌后村。

绿松村:原名六榕村,因先祖迁来定居时,种植六棵榕树故名。后由于榕树四季常绿,如松柏挺峙,改为绿松村。

演村:明清两代时属外义丰乡桂林都演顺图领辖,故名演村。

美伦村:相传林震出任四川按察,后来告老还乡,清闲出游至此。他认为这是龙脉盘结之地,从橹梧村迁来此定居,命名美嫩村。后因方言嫩和伦字音近,写成美伦村。

振家村:清代以前,村中先祖定居命名振家村,激励后代子孙“安邦社稷,兴振家业。”。

高山村:清代以前,这里一片平衍,唯在村庄附近有一小山丘,俗称高山,故名。

道立村:南宋建村。道立乃村中林氏先祖名字,后代子孙为之纪念,以人名故名。

迈德村:宋代建村。迈德其义是:正迈儒学,福德无量。

群善村:明末清初建村。原名群甚村,意为群众生活甚美满,解放后,人民生活日趋改善,故改名群善村。

福创村:明代建村。子孙安居创业,幸福万代,故命名福创村。

福店村:原名福创坊七村。因早年村中有一小店,命名福店村。

演丰镇

演丰圩: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原名豆藤市,以摆卖货铺的棚顶盖有豆藤而得名。清末调龙郡驻此。民国时此地演顺和丰合两处连片合并,取第一个字命名演丰,后称演丰圩。

美蓝圩:清代有谭文在此搭棚卖糖水,而后设铺逐渐发展成集墟。1939年此地受侵略设立美林派遣队,并设美林公署,故称美林圩。因在粤语中林和蓝谐音,今称:美蓝圩。

塔市圩:明代胡道台在此建11层高石塔,圩以塔得名。

曲口圩:古称琼岛村,又名经口,当地又以此处海岸弯曲而称曲口,后形成曲口圩。

坡头村:村附近有一坡头山,故称坡头村。

宫后村:明末此地建造一座宫庙,因村建在宫庙的后面,故称宫后村。

和村:明代万历年间琼北大地震,三兄弟大难不死后移居此地安家立业。兄弟和睦,家庭兴旺繁衍成村庄,故以和为村名。

芳园村:福建渡琼始祖以李太白诗”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居俊秀皆为慧莲”,取芳园为村名,希望子孙繁衍,文才并茂。

瑶城村:村前一条小溪,像一条巨龙蛰伏村前。村后高坡是耕作之地,正如城墙一样围住这个村,故命名为瑶城村。

龙江村:地形似龙,海水喻江,故名。

道头村:围绕北港两边有东西水道进入东寨港,而村庄地处通往北港的交通要道上,故起名道头村。

三江镇

三江圩:江圩因有龙化、罗梧、美敏三条江水于此注入东寨港,故名。

茂才湖村:亦称面前湖。因村前有池,美其名茂才湖,村名从之。

良田园村:清代以前建村。因地势平缓,四周水田环抱,故名。

白石村:宋代建村。因村东山坡上,有一片自然生长的洁白晶莹的白石地而得名。

乾坎村:元朝建村。开村始祖原居福建福州府坎土村。来此卜居,为表怀念祖籍,命名乾坎村。

下园村:清代建村,原名下后田园。因有下园溪、山头脊溪、演洲溪三面环抱,碧绿的红树林带似篱笆围绕着一片田园,四周山清水秀风景美丽,故名。

罗梧村:宋朝建村。有一条小河从西边坡流入口路塘,河水潺潺,四时不绝,人们就称这个村为水源村。因河水响似银,人们叫锣误,后人再将罗误改为罗梧。

道学村:明万历年间琼北发生大地震,村民从东寨湾迁移于地。因重视文化,读书人多,讲道德的多,故命名道学村。

潮新村:宋末元初建村,原名河潮湾村。因后来大湾出现新潮水,从小溪上进入,故名潮新村。

皇兰村:村前是水田低洼地,左右和背后有一个旱草岭较高,地貌像个摇篮。村民像皇家之人坐在太子椅中间,故名。

道美村:原名留姆村。因村里有一位姩姆,她出嫁在铺前墟,姩姆年幼时失去丈夫,无依无靠,回到娘家安居。1927年姩姆参加革命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姩姆,把留姆村改名为道美村。

皇赢村:又称皇仍村。古代这一带常为盗匪扰乱,村民奏明皇上,命兵讨伐而取胜,故名皇赢村。

龙门村:村前有一天然鱼塘。三个湖像一条龙脊在村后,龙好像从村前滚过去,进入龙门,故名龙门村。

石内山村:公路两侧有一对水平如镜的池塘,池塘北畔,有一个月形的石内山地处高地,形如要塞,人们习惯称塞内山村,现方便改称石内山村。

方政坡村:解放前,党在这里建立江源乡人民政府,利用地势,依靠这里的人民搞情报,当向导,筹粮支前,救护病伤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故名。

大致坡镇

大致坡墟:原名约亭。明代丘浚与刑宥在此约会,后人为纪念两位名贤在此建亭,亭旁有坡,后在坡上形成集墟,后称大致坡圩。

金堆村:清嘉庆20年建村,原是小市集。因为小墟打制金银器物和镶金牙为业者多,故名。

排城村:原称崖城村。因方言音谐音相同,故称排城村。

美浑村:清代建村。村前有一条小河,常年流水。因上游属红土台地,暴雨时,溪水浑浊不清,这条河被称为美浑河。村名因河得名。

福㟍村:由于祖籍福建省迁来,故以福为首,定名福㟍村。

书田村:清同治5年建村。建村时仅7户人家,但是4户有读书人,且有人中过进士。由于田地多,又有读书成才之人,故名书田村。

高魁村:明朝末年建村,原名高村,又称潜修村。清同治年间,村里出了一位叫做郭诗才的秀才,他学问深博,广交朋友,品德兼优,为众人所钦佩。于是从考中秀才之学友,联名上报琼州道台,呈请褒赐给他”孝友“二字以表彰之。同时将村名改之。

茗山村:元代建村。村庄三面溪水环抱,树木丛生,遍地芳草,山清水秀,故名。

美峰村:村边有小溪绕村前流过,溪水清澈,河沙洁白如玉。村里自然生长着多种果树,风景优美,故名美风村。因风和峰同音,也称做美峰村。

大道湖村:清朝建村。由于村前有一大水湖,常年受浸,每年只能收获水稻一造,故称大道湖村。

咸来墟:因村前有一口水潭种植莲藕而得名潭莲村,后方言同音而写成咸来村。后在咸来村后形成集墟,因村名为咸来墟。

洽教村:原名罗村,意指有摄位的罗地。后改为洽罗村。后来村里的学堂出了一些秀才,村民经过商议将村名改为洽教村。

大榕村:清代建村。村边有五棵大榕树。初迁居本村的先祖在此乘凉,认为村有大树才有靠山,故取名大榕村。

官桥村:明朝末年,有一位官员在小溪旁修建一石桥方便过往。两岸村民感恩戴德,将桥称为官桥,将溪两岸的两个村庄都叫做官桥村。后来为了区别,将一村改为官桥海村。

龙社村:宋代建村。村民认为龙能镇妖,人口可以兴旺发达,故名。

雅程村:由于本村靠近雅潭村,故村名用雅字开头。程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先祖李成经过长程寻找才到这里定居。二是为了纪念李成。程和成二字读音相似。

潮东村:宋代建村。因村庄建在湖的东边,故名。

道统村:村里长辈议定以孔子的道德、礼义,把多姓氏的思想统一起来,增加村中团结,和睦相处,故取名道统村。

2021年版海南省海口市各乡镇地名的来历

海口市灵山镇

龙华区

中山街道

居仁坊:原名马房村,海口所城明代军队屯马场所,故名。清代官方定名为居仁坊。

饶园巷:因其西边一片颇有园林意境的大水塘而得名饶园。

得胜沙: 清道光二十九年,海盗侵犯此地沿海沙滩一带,民众奋起抵抗,但敌强我弱,眼看城池不保,忽然一声巨响,冼夫人挟风雨自天而降,狂风巨浪将海盗船只尽数掀翻,海盗丢盔弃甲,溺弊无数。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官府将此地命名为得胜沙

滨海街道

盐灶村:明朝末年建村,支起大灶用海水煮盐的村庄,故名。

金贸街道

玉沙村:原名玉娇村、沙上村。因村庄以煮盐为营生,大片的海盐晒在海滨,太阳照射散发耀眼光芒,像一片白玉,故改村名玉沙。

大同街道

龙昆村:传说村中有深潭,潭中有神龙,为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取地名龙昆。

金宇街道

坡博村:原名二水村,海口有五水流向,村庄在二水旁,故名。因村庄坡地多,取名坡博村。

海垦街道

秀英村:明末名水英村,后近海建秀英炮台,村名从之。

滨濂村:因村子滨海,为唐名人濂溪故乡,故名。

滨涯村:村前有一大湖,故名。

城西镇

丁村:明代建村,丁姓人家最早居住,以姓氏命村名。

薛村:原名雪村,因白水塘白茫茫的水景得名。清代薛家发展壮大得势,改雪村为薛村。

头铺村:明代成村,古时从府城镇北庙至此仅“一铺路”,故名。

龙桥镇

龙桥圩:驻地北面有石桥,桥下溪流长期干涸,故名干桥圩,墟民祈祷吉祥的水龙能常降雨造福苍生,改龙桥圩。

王廷村:明代初年,王氏在此定居,以姓氏命名。

新村:周氏在王廷村东南部定居,属于新来者,村落命名新村。

昌荣村:村西南紧靠羊山,草木茂盛,乡村繁荣昌盛,故名。

美朗村:原名玉吴村,因本村吴姓最先定居。寓意佩玉声琅改名美朗村。

吴西村:清代以前村庄先有吴姓,后有符、陈两姓,起名吴先村。因方言先和西谐音,后写成吴西村。

玉符村:龙的玉液(水)给符姓居民带来财富吉祥,故名。

玉刘村:清代以前聚居着刘、吴、邓三姓,因刘姓为首故取名玉刘村。

玉谢村:清代以前聚居谢、王两姓,以谢姓开村名玉谢村。

玉荣村:取义玉桂枝荣。因村民有一百多年的补锅手艺,村庄又称作补锅村。

新通村:明代建村,原名鼓村,因村庄村民从事制鼓业。后梁、王姓村名聚居点称为新通村,意为从这里通往新的生活道路。

陈礼村:鼓村陈姓村民希望陈姓村名聚居点是有礼貌的地方,故名

雄赫村:村名希望村庄要多出人才,出英雄显赫人物,故名

富道村:明代建村,以椰雕为业,谓富贵之道,故名。

莲塘村:村前有莲花盛开的大山塘,故名。

儒鸿村:取义儒家鸿运之意。

昌兴村:取义村庄昌盛兴旺。

云道圩:周围有15个小村如群星拥月的星云,故名云道圩。

道贡村:村庄人才辈出,朝廷称其为:培贡生之道。赐其村名:道贡村。

遵谭镇

遵谭圩:原名美万铺,因铺在榕树下,榕树方言是美万树的意思,故称美万铺。原仅有一间卖食用油的油铺,后商贩到此做生意,形成集墟。1952年,遵东、遵西、东谭、西谭划入琼山第八区,取首尾字命名遵谭,改称遵谭墟。

儒禄村:300多年前黄天保从长流卜养村移居于此,取“文亨禄儒”的义命名。

儒林村:肇基祖启微公希望村中的读书人像树林一样多,故命名。

儒文村:宋代琼州府万州通议大夫进士王环到此定居,古人以为此地地形舆胜多出儒家文人,故命名。

儒冯村:全村是冯姓以姓氏命村名,以儒字为首,是希望村庄多出读书人。

仁里村:先祖于清康熙年间从西谭的儒斐、儒佐和永兴的洪武等村迁此定居,原称沃里村,意为肥沃的乡里。

久安村:清乾隆十三年先祖吴期观从东谭卜创村迁此居住,夙愿长久安居住下去,故名。

昌旺村:建村之初,村民求兴旺昌盛二名。

湧潭村:原名叠里村。村中古井旁湧出一潭水,泉水不绝,连续数月,村民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并希望本地人才辈出如湧潭般,故以湧潭为村名。

龙泉镇

十字路圩:圩集自古以来就在十字交叉的要道上,故名。

雅咏村:唐宰相韦执谊后裔聚居地,历代文人辈出,故名“雅咏诗礼”之孙,简称雅咏村。

儒让村:先祖吴如让从美岭村迁来定居,他死后,村民高地建如让庙纪念他,村因如让庙得名。因如让和儒让因近而称今名。

美傲村:村庄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为了世代有美好生活,因美好与美傲近似,故取今名。

庵符村:村民为纪念先祖符志清,在村中建一庙。道光皇帝下圣旨拨款兴建庵符庙,村因庙得名。

富伟村:为了后代发奋读书,明初取村名富闱村,意为多出人才云集官闱。

儒彩村:村民遵崇儒学,希望村庄有儒家的光彩,故名。

儒扬村:明末建村,村民希望村庄世代辈出人才,扬名于世,故名。

国相村:村民期望乡村出人才,官拜国相,故名。

托村:唐代福建人迁居南渡江沙丘上,称沙洲村。因洪水淹浸迁往高坡,改名托村。

西江村:明代先人从张吴都大坊霭里村(现灵山镇三月三)迁居于此,因村庄在南渡江西岸,故名。

卜史村:明代陈氏先祖从梁陈都(今新坡镇)沃宋村迁来,其地荒无人烟,为使后代铭记先祖卜居的历史,取名卜史村。

卜创村:明代吴氏先祖从文昌县北坡村迁来。村民为纪念先辈的创业精神,激励后代艰苦创业,故名卜创村。

大叠村:南宋年间,先祖龙氏两兄弟从府城来到那崩村打工,后定居从云村,以龙从云起之说得名,后改大叠村,其意是希望本村财丁兴旺,大大叠叠。

雅咏村:明代吴氏先祖从县南永兴乡迈别都迁此,村设雅咏山上,故名雅咏村。

涵泳村:村庄附近多平塘,一天大雨成深潭,引来顽童水中泳,因潭与涵音相近,故名涵泳村。

定文村:原名亭村,因长期没有读书上进之人,清代改名定文村,其意是今后多人才。

王道村:村名来自于明代肇基祖王道文公。

新坡镇

新坡墟:1939年前,此地有冼太夫人庙(俗称梁沙婆庙)。1940年日寇因和国民党因税收发生矛盾,致使分裂,将3公里处的石桥市毁坏,迁来梁沙坡建新墟,故名新坡。

梁沙村:古为沙坡地,明代梁姓人建村,故名。

田头村:宋代蔡氏从福建迁居田圮的坡上,故名。

沃宋村:北宋元丰元年建村。原名北宋村,原自北宋老人居处。后以沃乃地灵,宋乃迁时改村名为沃宋。

沃坡村:南宋年间渡琼始祖从福建迁来,村舍建在一块凸形的坡脊上,因坡地肥沃,故名。

文山村:原名员山村,“员山地形高,向背合局。”员者,圆也。员山村的村名由此而来。清嘉靖初年,谈姓巡视员山村惊叹:“吾巡视多矣,未有若员之文士接踵,官员济济如此里者!”自谈巡抚称赞之后,村民就把员山村改名文山村。

涵乐坡村:村庄四周围绕着土坡,好比陆地。村中有低凹的深潭,终年积水不干,人们把水潭和陆地连接起来,故称潭陆坡村,因与涵乐同音,清代以后写成涵乐坡。

塘柳村:先祖唐代迁居于此,村西有一口大水塘,塘畔常垂柳依依,故名。

前村:南宋建村,因村庄聚落在坡前,故名。

旧村:西汉年间,福建有移民入琼,当时珠崖郡治设在今遵谭附近,移民因交通不便,耽搁在郡治的苍毫里(今旧村附近),后因耕作艰难,部分移民又迁移至平原地带,仍留一部分人在此,清代俗称旧村,以表示新旧之分。

坡咏园村:明代有一秀才,每天早晨都在村后的山坡上吟诵田园诗赋。后来做了大官,晚年回乡将村名命为坡咏园村。

卜通村:每年五月初五,龙公观水势,将龙公抛入水中“扑通”一声响,人们称村庄为扑通村。卜通意:龙公占卜则通。

卜文村:宋代建村,明清时村庄出了博文多学的秀才和进士,因博谐音卜,写成卜文村。

梁陈村:明代年间,梁陈两姓相继迁居此地,故名。

月塘村:明代年间,村中始祖陈民迁居于此,村南有上下两口鱼塘环抱犹如上弦的新月,故名。

博宅村:原称卜宅村。曾氏迁琼始祖曾滹卜居于琼山卜宅里而得名。后卜宅村出了进士曾鹏,曾氏家族盖起显赫的大宅院,卜宅村遂改为博宅村,寓宅院博大豪华之意。

2021年版海南省海口市各乡镇地名的来历

海口遵谭镇

秀英区

海秀镇

水头村:明代福建人迁此居住,时有二泉溪流出灌溉农田,故名。

长流镇

长流圩:原称那流圩,民国35年(1946年)根据当地五源河由此地流入海,长流不息,改名长流圩。

琼华村:宋代建村,原名杜村,因建村始祖为杜氏,故名。后生产发展,人口增多,取琼州繁华,改村名琼华村。

传桂村:元代建村,原名儒洪村,后改儒吴村。村貌弯月形,月中有桂花,清末改村名为传桂村。

棠甘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村民从儒显村迁居此地,时名苍甘村。后以此地山青水甘而名棠甘村。

新民村:原称那秫村。那秫意为远古良田优谷。

西秀镇

雨苍村:明代称博崇村。1966年改名雨苍村,因雨后村边林木苍翠得名。

好俗村:明代建村,因“好好仁让,俗尚敦庞”之意,故名。

新海村:清朝建村,村子临海,为天之尽头,取村名天尾村,也称前海村。1955年改为新海村。

丰盈墟:原名石塔市,后因旧属丰盈都,改名丰盈。

荣山村:清末建村,因村前有山水,背后有大海,是繁荣昌盛之地,故名。

荣山寮村: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荣山村人因下海捕鱼方便在此搭寮渐居,日久成为定居村落,故名荣山寮。

拔南村:宋朝立村,原名博湳,是小河通向大海入水口的意思。村庄立于宋朝,原址在溥湳浦,因屡受海盗抢掠骚扰,村民不得安生,于是拔寨南移,在北排湾南面重建家园,故称。

石山镇

石山圩:地处古代火山岩喷发地区,石头嶙峋,火山堆起伏,故名。

春腾村:原名合排村,因仅有数户人家,分两排居住。后仙人于一年春天赐福,村庄腾达兴旺。为纪念仙人恩赐,将合排村改名春腾村。

兴隆村:由卜森、荣本、儒目三个小村组成。清咸丰三年,陈应运考中,官封七品,任山东某县令。此后三村久不再兴旺。村中父老盼望多出贤人,故把三村统一命名为兴隆村。

美敖村:宋代时监祥父亲从福建迁来于此,地处偏僻,但土地肥沃,保在这里开荒造田。后来李监祥得中后当武官,全村百姓为之宣扬写了副对联曰:“迈岑巍峨诸宝玉,鳌宫焕彩出英豪。”并以上下联首字命村名。后把迈鳌村改为美鳌村,象征美满幸福的未来。

龙群村:村后起伏,群石光秃,远处望去,好像一群龙在那儿安详蜷曲着,故名。

安仁圩:澄迈名叫安仁婆的老妇在此卖酒发展起圩集,因受官府支持,初称安仁官市,建国后称安仁圩。

道崖村:唐代建村,因地势高低悬殊,有徒崖起伏之势,故名。

美龙村:村中有美龙树,每逢春夏时节,生长茂盛,叶片红绿相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村容地貌变成了图景,故名美龙村。

昌道村:原名山下村。村中有识之士为了教育后代,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发动本村同心同力开拓一条宽广的道路,改村名昌道村。意思是要使本村子孙后代走昌兴发达之路。

儒鸿村:原名干路村。传说大旱,有仙人称鸿雁飞来,将鸿雁的羽毛变成大雨滋润村庄,万物复苏。村民都说是鸿羽救活了干路村,为这位仙人,将村名改为鸿羽村。后村中一对双胞胎科举得中,清同治年间村中出了儒人,就将村名改为儒鸿村。

道育村:清代建村,以对联“道为德之本,育以才为贵。”的上下联首字为村名。

玉喜村:原名玉许村,因清代从府城玉许村迁来得名。清雍正年间,村中两位武士考中武状元。当时喜报频传,全村老少喜气盈盈,热闹非常,故而改名玉喜村。

施茶村:施茶村得名源于施茶亭,相传一位心地善良的火山村姑,在这荒僻的路边搭建茅草亭,备有茶水,供过往行人饮用。

博抚村:明代吴、洪、吕等姓村民从海口郊区苍西村迁此定居,以村东北博抚山为名。

荣堂村:明代福建人王、钟2姓定居荣山堂,故名。

三卿村:村名源自三公九卿。

美城村:明代建村,因村的四周绿树环抱,村前群山照映,地势居高临下,远处眺望,仿佛一座美丽的山城,故名。

典读村:原名显屋村,后人音译“石山话”成典读村。

永兴镇

永兴墟:清代为永都市,乾隆初年,由永都西堡17村居民购地创建,到光绪年间才改名永兴墟。

雷虎墟:明末清初由绅士吴九德邀集创建。因市前杨侯井旁有一座雷公庙,市后有虎岭,雷前虎后,乃取雷厉风行,虎固屏之意也,故名雷虎墟。

儒东村:明正德15年(1520年)明经进士王存迁居于此。命名儒东村,儒字取义孔孟学派,东乃借孔子出生东鲁,引申为立儒学以治家之道。

儒吴村:原名吴村,北宋中叶吴姓先祖从澄迈县白莲一带移居此地。清初以后人口逐渐衰落,至乾隆年间村南开凿一口仁井后,村庄多出贤人,立碑改为儒吴村。

儒林村:北宋初年,先祖林才从府城迁来定居,以儒表示读书人,故名儒林村。

儒本村:明代建有一间“三台书舍”,是村中有志之士读书的场所,谓之“三台鼎立,儒学为本”,儒本村因之得名。

儒成村:明代中叶由郑肇成定居于此,并以自己是读书人和名字名村名。

儒劳村:村中有王、劳两姓,劳姓是从留山村移居于此的,王姓是宋代由龙桥地区昌挺村迁来。儒表示多出人才,故名儒劳村。

儒潭村:明末年间,谭氏先来定居,故命名儒潭村。

儒博村:明代建村,因”儒家传墨迹,博士播芳名“,故取名儒博村。

龙安村:原有旧村落,民国32年(1943年)咸豪村人迁此,期望有龙来治魔而名龙

安村。

美宁村:王悦公后裔迁来定居,当时兵乱匪患,逃难至此,安宁过生活,故名美宁村。

美柳村:明末清初建村,因村庄里仁为美,和睦相处,花红柳绿,丁财两旺,故名。

美孝村:明代建村时,有陈、劳两姓聚居,为了祝愿世代美好,对老一辈有孝顺的伦理道德,故名美孝村。

美梅村:明代末年,吴元卿迁入本村,那一年暴雨连降,山洪爆发,淹没了许多苗木和农作物,唯有一株梅花在山崖上依然无恙,遂名美梅村。

冯塘村:村中央有一个约5亩大的池塘,最早迁居于此的是冯宝、冼夫人的后裔,他们围塘而居,以姓氏“冯”,加上一个“塘”字作为村名。

王邑村:元末立村,村名取意:希望村庄将来发展成县城那样繁荣。

纯雅村:因村后多处神仙洞,原名神仙村。神前的俚音是陈那,陈那又转音陈雅,现名演变纯雅。

洪王村:原名同王村,北宋开禧年间,福建渡琼始祖王卜居于此,王姓子孙同居,故名。约200年后,又有王曾两姓迁来,改名洪王村。清代村庄能人辈出,世人常号:文武村。

吴洽村:明末清初雷虎岭东例昌万村的教书先生吴照美散步至此,觉得这里山清水秀,便迁来定居。后王、黄、洪姓也从异地迁来,四姓相处很好,融洽和谐,故名吴洽村。

苍英村:建于北宋年间,因”文峰苍翠,英豪辈出“,故名。

博昌村:为求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取村名百仓村。因百仓和博昌语音相近,博昌书写醒目有气,逐渐写成博昌村。

侯仙村:明万历年间,乡宾进士王启顺定居于此。一天夜里,他在村中款待两位耆年道人,道人带他神游仙岭、仙洞的玉宇琼阁。翌晨梦醒,欣然命名侯仙村。

迈梅村:明初建村,因”迈老乡中拜月旦,梅开岭上趁风光。“,故名迈梅村。

罗经村:村北有一片天然坡地,貌如古罗盘,村名因此得名。

东山镇

东山墟:明代末年,苏、林、黄、周、傅等五姓人家在此居住,后形成圩集。因地处旧“老市群”的东面,故名东山圩。

潭青村:明末建村,南渡江从村前向东流去,近村地方有一口水潭,岸上作物和杂草苍翠茂盛,一片青青绿绿,故名潭青村。

塘猛村:明代建村,村前有一口大池塘,上游的水急流而下,冲过此塘,故命村名塘猛村。

紫罗村:元末建村,吴海举公初来时,劈山建屋居住,按村庄颜色和理想,命名紫罗村。紫是颜色,罗是人才,意思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文兑村:元朝建村,村民想村中多出读书人才,故取名文兑村。

官仓村:明朝建村,王姓六代王伯贞任琼州府官被免职后移居来此,为了勉励子孙后代,代代做官,故命名官仓村。

黄銮村:清乾隆年间建村,村庄最初只有黄姓的五户人家。村西北边有一大坡岭,此岭向东北和西南倾斜,中间低,像一张銮椅,故以村庄最早姓氏和地名命名黄銮村。

卜正村:明初建村,原名卜这村。民国十年做振龙斋改村名卜正村,意思卜这儿好。

琴山村:元代建村,当洪有义和洪权公移来时,这里是一块山地,洪权公时常听到山中的琴音,故命名琴山村。又传说当时山脚下有一条小水流滴滴沥沥地响,声似操琴,因此而得名。

射钗村:南宋建村。村中有一美女,她的母亲以箭射金钗招亲,有青年射中与美女偶作天和,成为一段佳话,故名。

儒万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儒立值公移来此地居住,故以姓为村名。

儒佐村:明初建村。原名苏村,因迁居先祖姓氏苏姓命名。后来村里出了一位读书人,到外地教书。村民为了纪念这位读书人将苏村改为儒佐村。儒是读书人的意思,佐是帮助,传教他人。

卜冲村:元代建村。原名福充村,意迁到这里居住,得到的幸福是充足的。后来谐音为卜冲村。

铸犁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当时邝姓几户人家聚居,世代以铸犁为生,故名铸犁村(倒犁村)。

丁家村:明代建村。当时丁氏人家最先搬来居住,以姓氏命村名。

上北星村:明末建村。原名福星村,意思是迁来这里居住,生活幸福美满,有福有禄。后来由聚落在卜南村北边的人迁移到福兴居住,且居住在村头。人们将福星村改为上北星村(因福与北近音)。

下北星村:明末建村。原为福星村,因聚落在卜南村北边的人迁移到福兴居住,且居住在村头,故改名为上北星村。因本村在上北星村下面,故名下北星村。

潭里村:南宋建村。村后南渡江向东流去,村前是田坑,江的北边有一深水潭(俗称东山潭),因深水潭得名潭里村。

上宅村:元朝建村。原名吴宅村,因吴姓最早迁来,以姓氏为村名。后吴姓迁走,林、邓、黄三姓迁入,就将吴宅村改为上宅村。

坡上村:村庄聚落在南渡江北,四周田洋,居住点设在高于田园的沙土坡上,故名。

玉下村:南宋建村。原名禹夏村,为纪念夏代治水的大禹而得名。后谐音改为玉下村。

高山村:南宋建村。儋州州判曾克念迁到此定居。住屋西南有个高坡地,遂命名村庄为高山村。

苍原村:宋代建村,原名苍山村。因村中读书人少,不出人才。清初,村中父老提倡搞个“宗原节”,鼓励村人读书,多出人才,为此将苍山村改为苍原村。

昌尾村:元代建村。原名昌文村,昌是兴盛的意思,文是文明的意思。但由于聚落昌尾冲尾端,本地人称之冲尾。其音谐音昌尾,遂称昌尾村。

钟宅坡村:明代建村,因村舍聚落在钟宅坡岭北边,以地名为村名。

溪头村:地处南渡江和龙州河汇合处得名。

高田村:居民原居南渡江岸,后因崩塌迁往地势较高之田地建村,故名。

马坡村:明代建村,此地原为官家牧马之草地。建村时命名为禄马村,因禄为富,马为贵,富贵人驾临本村是也。

邦溪仔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原名奉天村,意思是奉天意而来。后因村西南边有一个邦溪墟,因村比墟小,加上龙州河沿岸经常冲崩,人们就叫村名为崩溪仔村,文字写成邦溪仔村。

2021年版海南省海口市各乡镇地名的来历

海口石山镇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20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